课题名称:依托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英语课例研究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不但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且拓展视野,汲取知识,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语言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变“学得”为“习得”,真正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较为熟练地使用英语这门工具语言,就必须突破传统的认知,用开放的教学理念,多元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让英语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学习是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有幸加入羌凌霞老师主持的《依托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英语课例研究》,希望通过研究,依托英语课堂的开放性问题,切实提升英语基础相较薄弱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研究期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开放性问题的认识
通过学习相关文献资料,正确理解开放性问题基本含义、基本精神、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厘清开放性问题的具体范畴,为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正确理解开放性问题的基本含义,了解小学英语开放性问题设计与实施的价值和方法,为课例研究提供理论指导。首先自己搜索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读,再结合羌老师推荐的资料,整理心得,形成反思。
2、撰写文献综述,了解课题研究价值
国内外研究中对于开放性问题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对其内涵和结构形成了较认可的观点。随着英语学科教学的深入研究,老师们日渐意识到英语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对于提升其学科素养的重要性,但是相应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较少且多是点状的、不成体系的,还很不成熟。借助前辈的课题研究成果,理解目前研究的现状,确定自己研究的方向。
3、参与调查问卷,了解现阶段课堂难点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校英语教师设计与实施开放性问题的现状分析,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值得研究之处,为下阶段的课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通过阅读卷测试,了解现阶段学校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回答的水平,进行具体分析与研究,为下阶段的课堂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与实践确定方向与重心。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磨课中提高问题设计能力。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实践是理论的验证。在研究的基础上,我参加了区优质课评比,在绘本教学中,尝试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有了一定的尝试后,我积极撰写教后反思,并将上课内容整理成课例,深入研究。
虽然明确了研究方向,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尝试,但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如问题设计不合理等。如何设计有效的开放性问题是我下阶段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