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师德,再塑生命
——常州市天宁区七年级阅读教学同题异构探讨活动
金秋十月,是学习的开始,也是收获的开始。为大力推进教育教研,最大限度的促进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整体稳步提升,将教学教研常态化。10月16日下午,我校举行了七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同题异构的探讨活动。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吴伟星教研员、常州市天宁区各兄弟单位学校的七年级语文教师以及本校初中部的语文教研组均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
下午的第二、三节课,我校优秀青年教师陆群老师和卜萍老师在录播室为我们展示了两节精彩的公开课。两位优秀教师精心打磨、认真准备,教学效果良好。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这是美国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说过的一句话。陆老师以这句名言切入课堂,为我们展现了海伦·凯勒的身残志坚,以及她是如何在沙利文老师的引导下爱上了学习,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陆老师认真备课、细读文本,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文中得到启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个人一生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卜萍老师以此句开题,美国著名的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就是遇到了这样一位好老师。通过教学对比阅读、让同学们掌握默读的学习方法,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卜老师循循善诱,抓住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到来前后的变化这一重点,不仅让学生们从人物身上获得了启迪,更是让学生们学到了学习的方法。
课后研讨时,听课的常州市实验初中天宁分校钱爱华老师这样分析:陆群老师的思路清晰,整堂课围绕“为什么再塑生命”和“怎样再塑生命”这两个问题,用问题概括全文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卜萍老师亲切、温和,给学生带去的是和风细雨的享受,关注文章标题,关注文本,情感波动紧扣题目,课堂最后还出现了小高潮。与会的其他教师也纷纷分享自己的听课体会。
最后,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吴伟星教研员就进一步提高情智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给我们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关注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教师要富有情感,循循善诱,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七年级的学生,正需要慢慢培养初中生必需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给学生铺设台阶,让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三是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四是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两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突出了比较阅读、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值得我们学习。
整个教研活动内容实在、气氛活跃。每一次学习都有一些进步,每一次交流都有一些收获,用思想去启迪思想,用情感去碰撞情感,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会越来越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