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案例摘录和点评
2020 年 7 月
教学内容 | 《腊八粥》
| 姓名 | 许春兰 |
案例呈现 | 师:他惊异得喊起来,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腊八粥终于熬好了,可以吃啦!(板书:吃)谁来读—— 生:(朗读)“夜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师:关于八儿吃腊八粥的这个场景,作者只用了24个字、3个标点,戛然而止。对此,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作者没有写八儿怎么吃腊八粥的。 师:对呀,吃粥才是真正让八儿喜得要发疯的事情呀,他怎么不写呢?他不写,我们来写!来,仔细看这一幅图,抓住一个细节,写一写八儿吃腊八粥的样子,注意书写整齐。 生:(想象写话) 师:好,我找了两位同学写的,我们先看这位同学的——(投影学生的作文纸)—— 师:(朗读学生作文)八儿端起小椅子坐到桌子边,他拿来了一个大碗,用小勺子敲着碗边,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迫不及待地大叫道:“妈!妈!快!”说着,他自个的口水便顺着嘴角落了下来。 师:有意思!行款很整齐,字迹也很端正。再看这位同学的——(投影学生的作文纸)—— 师:(朗读学生作文)八儿妈递给八儿一碗腊八粥,八儿见了,这小眼神儿一亮,忙从妈手中抢过,捧在手里,热得他舒心地叹了口气,一手抓起勺子舀了一大勺粥往嘴里送,还含含糊糊地说:“多给我留点儿,你们慢点儿吃。” 师:真不错!同学们,你们瞧,咱们同学自个儿就能把吃粥的场景写得这么有意思,那沈从文他干吗不写呢? 生:他在这里戛然而止,是因为他想给读者留下悬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生:我觉得作者是为了让我们也想象一下八儿吃粥时的样子。 师:也就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是啊,同学们,你们瞧,这又是一种写法,避实就虚,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
| ||
点评分析 |
沿着品味语言艺术这一脉络,邱俊的课不徐不疾、迤逦而来。沈从文的留白,自是其对行文节奏、语言格调的天才拿捏,可谓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行所当行、止所当止。邱俊的留白,则是放手给学生一次再自然不过、再适时不过的语言实践。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趁热打铁,习练语言文字的运用,一也;绘形传神,进一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二也;虚实对比,感悟留白这一秘妙的独特作用,三也。至此,文脉与课脉几乎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