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案例摘录和点评
2020 年 12 月
教学内容 |
23 鸟的天堂 | 姓名 | 叶来 |
案例呈现 |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鸟的天堂”的语句,用直线划出来。 生:(默读课文,动笔划句子。)师巡视并及时小声指导。 师:一起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吧。 生:依次读相关句子。及时进行补充。 (出示句段。) 师:找全的同学请点点头。用心的孩子才能找得准确,找得完整。 师:一起来读句子。声音要柔和些。生齐读句段。 师:读着这些句子,有何发现? 生:有的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 师:你的眼睛最明亮!发现了这个,你有何问题要问呢? 生:为何要加引号呢? 生:这棵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呢? 师:问题要问得明白。这棵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呢?让我们走近这棵榕树。 | ||
点评分析 | 这个教学环节中,蔡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默读找句子,交流并补充,读句找不同,明白提问题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展开语文感悟,层层深入学习。在整体默读中找关键句,在集体朗读中找不同,这是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找到不同之后,要求学生就不同准确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引领学生提出切合理解课文的问题,并要求把问题说得明白,这是对学生提问策略的能力训练。蔡老师问题引领不仅仅停留在提问的浅层面上,而是巧妙地与课文结合起来,回归问题,自然引出了下文的学习——感悟榕树的特点。这样的提问,不但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深度,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同时,“找全了点点头”等形式的评价,也为学生的认真倾听提出了要求,并通过极富鼓励性的评价语提醒学生,时时给予学生积极暗示,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始终保持愉快的学习心态,进而释放自己的智慧,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