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 2019年10月29日 | 地 点 | 行政楼三楼会议室 |
主持人 | 缪菁菁 | 活动形式 | 课堂观摩、评课交流 |
参与人员 | 课题组核心成员:缪菁菁、华红英、张剑月、李新育 观摩教师:天宁区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 | ||
研究主题 | |||
主 要 内 容 | 1.课堂观摩 郑陆实验学校的华红英老师、正衡中学天宁分校的王冰沁老师同题异构《让家更美好》 2. 评课探讨 华老师在课堂中采用模拟访谈节目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形式新颖,课前让学生展开调查,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串联“家庭变化我来谈”、“家庭美德我传递”、“家庭矛盾我协调”四个环节,落脚点在“我”,环环相扣,把知识融入访谈节目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又提高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能力,整节课教师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展示了郑陆实验“情智课堂”建设的初步成果。 王老师则以小明的视角为主轴,创设主题式的体验情景,教学结构清晰、层层推进、过度自然,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将教学重难点巧妙融入生活情景中,以“父子之间的误会”、“婆媳之间的矛盾”、“二胎的话题”在师生、生生的互动活动中加以探讨,同时充分发掘和利用学生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很好地落实和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念与要求,教学效果显著。 3. 下阶段“案例教学法”教学建议 在新教材教学中,要从教材文本走向学生真实生活,要从教材内容走向教学内容,要从完成教学任务走向学生问题指引。 |
填表人:缪菁菁
同课异构亮风采 集思广益促发展
——记天宁区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材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天宁区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12月13日,“天宁区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活动”于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举行,全区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聚焦课堂
本次活动分二个议程:首先,郑陆实验学校的华红英老师和正衡中学天宁分校的王冰沁老师开展以《让家更美好》为主题的新教材同课异构研讨课。
华老师在课堂中采用模拟访谈节目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形式新颖,课前让学生展开调查,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串联“家庭变化我来谈”、“家庭美德我传递”、“家庭矛盾我协调”四个环节,落脚点在“我”,环环相扣,把知识融入访谈节目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又提高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能力,整节课教师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
王老师则以小明的视角为主轴,创设主题式的体验情景,教学结构清晰、层层推进、过度自然,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将教学重难点巧妙融入生活情景中,以“父子之间的误会”、“婆媳之间的矛盾”、“二胎的话题”在师生、生生的互动活动中加以探讨,同时充分发掘和利用学生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很好地落实和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念与要求,教学效果显著。
两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她们以其匠心独具的活动设计,巧妙机智的引导,深厚扎实的底蕴以及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和操作,让听课老师们领略了他们不同的教学风采。虽然,他们的切入点、授课风格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改革的精神,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同课异构的价值。真正做到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人受益匪浅。
说课议课
接下来,由焦溪初中的胡鸣亚老师主持新教材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两位授课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构思及达成情况。接着,天宁区各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以这两节研讨课为例,就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大家畅所欲言、真诚交流,围绕教学活动的实施各抒己见,通过研讨交流,老师们达成共识:在新教材教学中,要从教材文本走向学生真实生活,要从教材内容走向教学内容,要从完成教学任务走向学生问题指引。同时,大家纷纷表示,会抓住新教材推出的机遇,迎接好这个挑战,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成长为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教师。
此次新教材同课异构课研讨活动对提高天宁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把握新教材教学教法的运用,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专业成长有其重要意义,也为道德与法治教师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供稿:郑陆实验 图文:缪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