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评析
教学内容 | 《和朋友在一起》 | 执教老师 | 张剑月 | ||||||||||||||||||
班级 | 七(3)班 | 时间 | 2020.9.23 | 评析老师 | 华红英 | ||||||||||||||||
教学 现 象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对朋友患难与共,形同兄弟。上帝不相信人间还有真正的友谊,于是就设计考验他们。 有一天,这两个朋友在大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面临死亡。这时,上帝出现了:“我的孩子,前面一棵树上有两个苹果,吃下大的那个,就能走出沙漠,吃下小的那个,只能痛苦地死去。” 两个朋友向前走了一段路,果然发现了一棵树,也发现了树上的两个苹果。可是,他们谁也不去碰那个会给一个人带来生命之光的果子。 第二天早上,其中一个朋友醒来,他发现,另一位不在了,而树上只剩下一个小苹果。他失望了,不是因为死亡,而是因为朋友的背叛。他悲愤地继续向前方走去。 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他看见了倒在地上的朋友,朋友已经停止了呼吸,可是他手上紧紧握着一个更小的苹果。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的朋友圈 (一)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活动一:调查与思考 课前在班内做了一次“中学生交往调查”,共调查98人,回收有效问卷98份。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结果如下: 问卷:你会把烦心事向谁倾诉?
问: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朋友成为中学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学生与朋友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开放式问题:交流交友状况。 教师总结:长大,意味着什么?像小鸟羽翼日渐丰满,有了振翅高飞的渴望;外面的世界如此广阔,我们渴望有人相伴一起飞翔。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二)朋友圈的变化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 问:上初中了,你的朋友圈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材P39) 归纳:朋友圈由“熟悉”到“增加了几分陌生”;有的同学朋友圈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有的同学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三)了解并反思自己交友的现状 活动三:交流与思考 问: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生活中没有朋友,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讲授:没有友谊的生活是没法过的。古代拉丁谚语说,生活里如果没有友情,一座城市就如同一片旷野。中学生随着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的愿望在同龄人那里更容易实现,离不开朋友。 问:有同学认为,没有朋友自己感到孤单,有了朋友又增添了不少麻烦?你怎么看? 教师点拨:对友谊的渴望,是心理需要,没有朋友,会感到孤单。在与朋友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这都是正常现象。只有彼此真诚相待,和善相处,才会收获美好的友谊。 目标导学二:友谊的力量 (一)朋友的重要影响 活动四:阅读与思考 事例:“我”的变化 新升入初中,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上小学时,“我”非常贪玩,总是坐不住,时常违反校纪校规。虽然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但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在班里总是徘徊在中下游。 升入初一以后,进入了新环境,原先的朋友多半都不再联系了。坐在“我”前桌的小明成绩优异,数学成绩尤为突出,各方面表现出类拔萃。因为同样喜爱数学,我们很快有了共同的话题。从课下探讨数学问题,到周末相约一起游玩,无话不谈。他喜欢打篮球,“我”就成了他的陪练。 一学期结束后,“我”原来的朋友们都发现,原来那个贪玩捣蛋的“我”不见了。现在的“我”,文明守纪,学习踏实努力,成绩进步显著,数学成绩尤其突出,还成了班级篮球队的队员。 问1:“我”在升入初中后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问2:带来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 对我们产生积极影响的朋友就是我们要交的“益友”。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与热爱学习的朋友交往,我们会变得乐学善问。 三、课堂总结 “千里难寻是朋友”,难得友情伴我行。友谊,像一股清泉,浸润着我们的心田;像一缕春风,抚慰着我们的心灵。好朋友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份快乐与朋友分享就变成两份快乐,一份痛苦与朋友交流就会成为半份痛苦。多和好朋友相处,你会得到更多快乐。让我们珍惜友谊、永远做好朋友吧! | ||||||||||||||||||||
评
析
| 整堂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课程念。关于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环节过渡自然,层层递进,语言精炼。对课堂中生成的资源进行及时关注与把控,是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在本课中,学生谈到了关于自己的情况,很多内容都是即时生成,这时,需要进行及时的点评,点评可由教师或学生完成,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因为张老师对于课本知识的深入了解,敢于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其结果就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基本达到了导行结合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