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案列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郑陆实验学校 张剑月
案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里面的体现就是教师选择和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现实事件的材料,以文字、图片、视频或者情景剧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要求学生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个案研究来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其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理论指导实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并熟悉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同时,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防止学生放任自流,随时排除干扰学习的非知识因素和干扰性的学习重点之外的知识因素,使学习过程紧紧围绕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让我们可以将所要教的和学生所要学的书本理论知识能够紧紧围绕案例来进行阐释和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我觉得还应注意做到:一、教师或者学生在展示案列时,学生能够非常专注而且有耐心地聆听或者阅读,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倾听与阅读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指导学生专心地听,认真的看,做到边听边看边想,记录要点;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在案例教学的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向别人发表意见、提供事实、解释问题等,学生能否很好地表达,直接影响着别人能否有效地获取。所以要求学生在发言前认真思考,能够围绕中心有条理地表述,必要时可以做一些书面准备。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求助”与“帮助”习惯,?在案例教学的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信息的交流主要是在学生之间发生的,学习任务的完成通常也是在同学间相互磋商的基础上达成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礼貌地向同学请教,同时鼓励学生向别人提供热情、耐心、有价值的帮助。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法中担当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结合书本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但是,案例教学也有其缺点和劣势。首先,作为学生,由于受到知识面的限制,导致对案例的解析程度也受到相应的制约。其次,有些个案的局限性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书本知识,容易忽略书本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的完整体系,仅仅在一个层面的知识下,就事论事,这样就会使得分析问题不够全面。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是以一个个鲜活形象的现实事件,来活学活用我们的知识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掌握好度,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