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评析
教学内容 | 欧姆定律 | 执教老师 | 李晓兰 | |||
班级 | 九3班 | 时间 | 2020.12.10 | 评析老师 | 李晓兰 | |
教学 现 象
|
(一)探究活动: 师:由电源、开关、各种电阻丝、灯泡、若干导线组成的串联电路,怎样才能使灯泡发光程度变化呢?如何操作? 生:(方案1:减少一节电池,方案2:换一个金属丝) (二)猜想与假设: 师:你认为影响电路中电流的因素有哪些? 生:电压、电阻 师:什么方法研究? 生:控制变量法 师:研究 I 与 U 的关系、研究 I 与R 的关系时,如何控制变量? 生:研究 I 与 U 的关系时,R不变,改变 U。研究 I 与R 的关系时,U不变,改变 R (三)实验1保持__R__不变,研究 I 与 U 的关系 师:R=5Ω,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设计表格,次数,多次测量的目的? 生:I、 U。多次测量得到普遍规律 师:用什么器材测I、 U? 生: 电流表、电压表 师:怎样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生: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就能连续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从而改变电阻的电流。或是改变电池的节数 师: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生:1、保护电路2、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师:U控制1V,1.5V,2V。连接时注意什么?电源要求三节,两表小量程。 生: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接法、正进负出。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处。 师:实验结论? 生: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__正比___。 师:怎么看出成正比? 生:比值一定 师:除了比值一定说明成正比,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画图。 师:怎样的图像说明成正比? 生:I-U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四)实验2保持__u__不变,研究 I 与 R 的关系 师: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生:1、保护电路2、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 师:要测哪些物理量?设计表格。 生:I、R 师:实验结论? 生: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__反比___。 总结: 欧姆定律I 与 U 成正比、 I 与R成反比(公式及两个变形公式、单位介绍、欧姆人物介绍) 学以致用:练习
| |||||
评
析
| 一、教材分析: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欧姆定律这节内容是规律课,也是实验课,教材通过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法,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节内容综合性较强,从知识上讲,要用到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从技能上讲,要用到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仪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电路的知识和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也初步掌握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但学生还没有很好的掌握滑动变阻器的调节控制作用,不完全具备综合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虽然学生已经接触控制变量法,但对它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不能熟练的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独立自主的完成实验探究。同时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比和反比以及它们的图像,但是用定量分析解释物理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变换式的物理意义,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2、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进一步体会用图像法研究问题的优越性。 3、提高学生依据实验事实,分析、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4、介绍欧姆的故事,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四、教学设计: 1、以电阻中“怎样才能使灯泡发光程度变化呢?”复习引入,学生自然而然的能够想到2种方法,从而知道影响电流的两个因素,然后开展两个重要的实验。 2、实验1:保持R不变,研究 I 随 U 的变化关系: (板书形式)首先考虑设计表格,R=5Ω,时,通过探究目的,测量的物理量是I , U 。次数3次,多次测量的目的。表格的设计完整了吗?加单位。 再思考测量工具,I , U 的测量工具电流表和电压表。教师补充介绍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可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完善电路图) 然后学生分组实验,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探究活动,所以给与学生实物图和电路图连接电路,实验前提醒学生操作规范,学生总结注意事项,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到处,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串并联、正进负出。(对照实物图和电路图) 最后分析数据关系,比值一定,得出结论。再思考有没有其他方法说明成正比,引出I-U图像。 同样的方法探究实验2 总结欧姆定律,得出公式及变形公式。开心一刻,幽默的方式介绍单位。介绍欧姆的故事,加强育人观。物理的规律得出不在一朝一夕,通过任务介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 练习: 第一题对欧姆定律的公式运用,巩固公式。 第二题对公式的理解,R与 I 、 U无关,回忆影响R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题对概念的理解。 第四题对公式的二次运用。 总结:本堂课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学生分组实验时间控制在15分钟。教师引导为辅的教法学法,学生通过合理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环节来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同时通过定量分析法和图像法的运用,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 结合《创新初中物理实验的实践研究》课题,培养学生读图、制图的能力。如何培养呢?主要从三个方面:1、培养学生绘制表格的能力,掌握设计表格的方法。2、研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时,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教师给与帮助,完善电路图,研究过程从物理量到实验器材到电路图到RP的给出,最后形成完整的电路图。3、绘制I-U图象,让学生具有自己合理绘制横纵坐标的分度值,描点连线,通过图像特征过原点的直线进行判断成正比关系。从数据、图象进行定量分析,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寻求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