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现代诗二首
发布时间:2021-01-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承秀英

现代诗二首

承秀英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导语,通过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谁来给我们读读。(学生个别读)

2.这段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

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读,指名朗读)

教学提示:

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归巢:读音  斜阳: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②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怎样读出诗歌的节奏呢?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

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把它画下来。

教学提示:

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呢?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

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

教学提示:

我们先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第1小节,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说一说:说说用自己的语言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鸟儿要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你觉得哪个词语特别巧妙?

①感悟“驮”字的巧思。这时候,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把斜阳驼回巢去。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朗读时,“尽管是倦了”可读得低沉轻柔些,表现出疲倦之感。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③感受“妆成红颜”的巧思。这白头苍苍的芦苇,因为这夕阳的映照,似乎被打扮成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多么奇妙的巧思呀。

朗读时,“双翅一翻”语速可读得稍快些,体现归鸟动作的利落;读“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时,声音可稍高些,语速可稍快些,表现出诗人见到夕阳映红芦苇的惊奇。

2.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充满诗意的画面中。(配乐学生朗读)

3.让我们轻轻闭上双眼,夕阳西下,倦鸟归林,江水瑟瑟……让我们想像这样的画面听同学读,让我们一起背一背,把这样的画面印在脑中,记在心里。配乐背诵全诗。

三、自学第二首诗歌。

1.出示自学要求:

①请用“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悟巧思”四个方法自学《花牛歌》,

②同桌合作,交流自学情况并相互评价。

2.学生根据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花牛歌》。教师提示学生,“悟巧思”为挑战要求,可选择完成。

3.师生、生生结合自学情况展开交流。

教学提示:

①说景物。结合画面理解“剪秋萝”。辨别“小尾巴”是不是景物。

想画面。结合语句想象花牛的自由自在,悠闲自乐。

③悟巧思。感受诗歌反复的手法。根据学生的读悟情况,机动引导学生感受“霸占”“偷渡”中巧妙的构思。

2.配乐朗读、背诵诗歌。

3.续写,花牛还会来到哪里,干什么?

四、小结。

1.当我们再读到现代诗的时候,可以用“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悟巧思”的方法自己尝试学一学。

2.推荐阅读:《蝴蝶·豌豆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