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郑陆实验学校 沈小云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崛、魏”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肃、晰、振”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中华不振、疑惑不解”等词语。
2. 能把三个故事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能抓住主要人物说说每个故事的内容,并连起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内容。
1.今天我们以前读一个人物故事,他是谁?(出示图片)学生书空名字:周恩来
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谁来读?(出示句子)
课题挺长的,有没有觉得哪个词语难懂啊?崛起
你们猜猜看是什么意思?庞大
2.是的,课题的意思就是就是为了让我们中华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富强而读书。
周恩来说这句话的时候才12、13岁,比我们大两三岁,你们是不是很好奇?
为什么周恩来12、13岁的时候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么远大的理想?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出示:江苏淮安 奉天东关模范学校 魏校长
用上这些词语介绍一下周恩来
2.文中还有一些多音字,谁来读。出示:为之一振 惩处
出示句子: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长句子你会读吗?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读通课文就能读准这些难词长句。再看一个多音字:背着伯父
你是用什么方法读准这个字音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同学们这个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那时候的人说话都有文言文的感觉,你看这一句:为家父而读书。何为家父?家父是谁?
2.大家再找找,课文中还有这种带有文言色彩的词句吗?
为明理而读书。什么叫明理,用拆字组词的方式的方式理解。
还有吗?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什么叫光耀门楣?
讲解门楣:那时候只有读书考试做了大官的你们家的大门上才配得上门楣,门楣是地位官位的象征。换成现在的词就光宗耀祖。
3.再看看还有什么文言色彩的语句,你发现了吗?
有志者当效此生。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还要联系前文。
当魏校长提问时,同学们这样回答,齐读:
周恩来的回答与众不同,她说:
魏校长高兴地连声赞叹:“
此生指的时哪个学生,一起说。当效此生就是要向周恩来学习。效就是学习、效仿。
4.同学们,读着读着,我们就仿佛看到了修身课上的的情景。我们一起来俩看看图片,有一个小任务,一句话解说这张图片。把故事说清楚,要简洁。和同桌试着说一说吧。
谁来试一试。
5.魏校长向同学们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各有各的回答,周恩来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们听出来他说到了周恩来、魏校长、同学们,请用一句简洁的话简要地说,哪个人物可以不用说。为什么周恩来的回答要重点说。
6.写了这么多的人物,作者想写的是谁?周恩来是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你看我们抓住主要人物就把长长的文章说成了一句话。那周恩来为什么小小年纪会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呢?刚刚我们边读边想了,现在说说你的看法。
7.外国人再中国领土上欺负我们。有没有同学关注上面的一部分找原因?
中华不振
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是因为他们有这些经历,那我们一起来理一理这几个小故事。文章怎么分。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8.3个小故事三幅插图。现在请通讯吗给后两副配上一两句解说,抓住主要人物干什么说一说。说给同桌听,说的过程中有疑问,请举手,老师就会来到你的身边,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试试看吧。
出示文字
要把故事说清楚,先要读读这个故事,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难懂的,带有文言色彩的句子。
9.中华不振十二三岁的周恩来不太明白,我们也觉得难懂,我们回到段落里,看看哪些段落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不振”。
读懂了课文,我们试试用一句话把故事讲清楚。
抓住主要人物做什么说清楚。同样的意思还有不同的表达。
周恩来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感到疑惑不解。
一句话说清楚了,和同桌说一说。
10.看下一个故事,也要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难在哪里?除了主要人物,还有谁很重要。先说说中国女人身上的故事。读成一个词。中国女人收到了欺负,你想一个中国女人在中国土地上被外国人欺凌,但她有苦无处说,有冤无处申,有眼泪只能往肚子里咽,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一幕,心理作何感想。作为围观者的你想帮吗?你敢帮吗?为什么?
11.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亲身体会到了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刚才还是所听,现在的周恩来是亲眼所见,现在你用一句话来说说这三个小故事
12.语文书上先写立志,能不能按课文顺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
为什么课文要把结果放在开头?
四.总结课文,提升情感。
1.修身课这一幕是周恩来重要的一课,也是全中国人重要的一课,我们再一次回到这堂课。魏校长问:
学生说:
你看,此时的周恩来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他在想:
2.他想起了……想起了……所以他坚定地回答道:
3.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这颗种子在他人生路上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这颗理想的种子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斗,让我们再读这一段,牢记这一幕。
4.配乐朗诵
5.拿出书签写下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