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摘录点评
一、专心致志听乐曲,画像名言识伟人
1.播放音乐《致爱丽丝》,让学生静静聆听。
师:知道这首曲子的曲名和作者吗?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简单的说一说。
2.贝多芬的资料及他的画像和名言。
师: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他对穷苦人民非常同情,曾经写下这样的话:(学生齐读)“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我该是多么幸福。”
师: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为世人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乐曲。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相传这首曲子的谱成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22.月光曲)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这一环节多媒体的运用能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接近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所以从一首耳熟能详的《致爱丽丝》导入,更能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课件出示: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通过借助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课文围绕《月光曲》写了哪些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效果。
(1)生字词。
课件出示:
pǔ lái yīn mánɡ
谱 莱 茵 盲
chún jiàn lǚ táo
纯 键 缕 陶
①指认生字。(去拼音认读)
②提醒学生注意“幽”字笔顺。
③词语理解(课件出示课文词语)。
课件出示:
谱写 钢琴 幽静 断断续续 茅屋 烛光 失明 纯熟 清幽 琴键 景象 陶醉
(2)学生交流理解词语。
① “幽静”:可以结合课文情景和相关情境的图片来理解(课件出示幽静的小路图片);
②“清幽”:与“幽静”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静”,而“清幽”侧重于清。
【设计意图】
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是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散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由此可见词语教学是为阅读奠定基础,为儿童阅读扫清障碍,而阅读是积累词语、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3)交流汇报:课文围绕《月光曲》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围绕《月光曲》,文章写了哪些内容?(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了贝多芬并点明他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一个传说;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述了贝多芬走进房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讲了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4)总结:在一个幽静的夜晚,小镇上的一对兄妹激起了音乐家贝多芬的灵感,创作出了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下节课,我们再来好好地、仔细地欣赏这一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