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生还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这是对学生 直抵内心的关照与爱,唯此,我们的教学引导才能更有 方向和准度。在研究学生的需求方面,不能不提及的是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 洛于 1943 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的。书中 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 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 实现需求。深度学习的实现,其实就是切实保障儿童生 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归根结底就 是最大限度地尊重、赏识和支持学生,正如德国教育学 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 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一堂作文示范课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 在给学生习作当场评分时,由 100 分上升到 150 分,继 而又升至 200 分,最后竟然评到了 300 分!全场掌声、 惊讶声、赞叹声如雷贯耳。学生们更是神采奕奕,写作 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不由让人想起于 老师那经常翘起的大拇指。这不就是一种教育思想吗? 没有对学生的这种充分尊重、赏识和支持,任何教学方 法、手段都只能是苍白无力的。记得于老师说过:“教 育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过分的表扬会滋长学生的骄 傲情绪,但现在的问题是,似乎没有一位教师把表扬用 到过分的程度,多数人的大拇指还竖得太少。” 从这样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的需求 是熟稔于心的,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都能像保护绿叶 上的露珠那样去精心呵护学生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求, 课堂也因此而洋溢着温暖和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