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点评
文本分析:本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珍贵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其中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了两人的分别和友谊。一般来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是较为深奥的,这不仅是由于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离他们较为久远,而且还因为鲁迅先生文中的某些词语、语言习惯与今天学生掌握的略有差别。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不必深究;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要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应在加强这方面的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领会少年闰土的形象的意义,使他们真正掌握课文的精髓。
教学反思:由于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把前半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读通句子,理解词语意思上。鲁迅先生创作小说《故乡》的时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代,鲁迅先生写作所用语汇的书面形式,有些还保留着古代汉语语汇的痕迹,与现代汉语语汇不完全相同。所以读鲁迅先生那一代作家的文章,经常会碰到有些词汇不理解的情况。在课堂上教学生联系上下文换一个词,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或借助工具书的方法来读懂这些词语,如“值年”可以联系“值日”的意思去理解,就是非常好的理解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学习方法更重要。
不足:原本的设想是还要加入小练笔,根据课文第一小节的写作方法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但还是根据实情改成了填空时背诵和看图背诵,准备让学生们都当堂背诵,由于时间关系也没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