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案例
一、得文-朗读体味,夯筑语感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一起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2指名读,学会停顿。王戎/不取/道旁李
3、理清人物,地点,事件。
二、得法-理解内容,习得学法
师:把书本打开,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感觉!
1、出示文言文,指名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齐读,要求语速不要太快,句句响亮,节奏分明。
三、再读文章,理解内容掌握方法。
要读懂这篇文章,我们还得走进字里行间去。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琢磨琢磨每句话说了什么。
(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1、生读句子,说理解。
2、理解“尝”。掌握方法——借助注释
3、理解“诸小儿”。
①找出与“诸小儿”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组词“诸位”掌握方法:借助经验。
4、理解“游”
①三年级时我们学过《司马光》,第一句是“群儿戏于庭。”当中的这个“游”字意思一样?
生:“戏”跟这里的“游”意思一样,这两个字都可理解为“游玩、游戏”的意思。
②掌握学习方法:组词
5、学生同桌互相说对“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的理解。
(二)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指名读,再谈理解。
2、师:谁在看? “诸小儿”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后文有“诸儿竞走取之。”
①掌握学习方法练习上下文。
2、读“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你想到什么成语?“硕果累累”
①掌握学习方法:现代词汇代替
3、理解“竞走”“唯”;巩固学习方法“组词”。
(三)出示“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点名读,说理解。
2、理解信然。
(四)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读懂了意思,而且还知道了阅读文言文可以用哪些方法呢?比如说——借助注释、借助经验、组词、联系上下文、现代词汇代替。
四、梳理故事,深刻体会。
1、找出文章中所有的“之”,理解其意思。
①诸儿竞走取之——李子
②人问之——指王戎不摘李子这件事。
③取之——李子
2、王戎凭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①观察、思考
②理解中国古代“道”“大路,行车走马的官道。人来人往的大路。”
拓展比道小叫“路”;比路小的叫“径”。
③下结论:这样的大道旁,却没有一个人摘路边的李子,只有一个可能——此必苦李。
④小结
五、基于故事,想象补充。
1、阅读中,我们发现课文中有好多地方不完整,请你发挥想象用文言文来补充故事。
人问之: 。
取之,信然。众人不禁皆叹曰: 。
2、出示图片学生按课文内容进行排序;给图片配上文言文。
3、根据提示背诵课文。
4、小结、布置任务。
教学反思:《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是一篇文言文,在执教时我着力于教方法及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成功之处是:本节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参与到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从中对“王戎识李”这个故事表明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学会了很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不足之处是:课堂上没能向吴老师那样拓展王戎长大后的文言文故事让学生自主阅读与理解,因此在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方面还有些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