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顾名思义,它和传统的“浅表学习”有明显的区别和发展。深度学习是浅层学习的发展结果,和浅层学习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它不仅观照记忆、理解等低阶思维,还强调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的发展。它更加指向核心素养,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小学主题或者任务,通过深度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知识的建构,去理解、去思考、去判断,而不是去机械地记忆;引导学生对话语文教材、对话他人、对话自己的内心;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基于自身的成长需求去选择、处理学习内容。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相互倾听的关系,促成每个学生和他人合作,营造良好的合作气氛,由学生来完成对学习程度和意义的评价,把课堂观察的焦点放在学习过程的可持续性上。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但是课堂里还是不能缺少老师的,老师虽然可以少说话,但是确实神一样的存在。传统的教学,可是老师的天下,一节课说得天花乱坠,把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但是真正的实效性貌似不是很大。这就要求老师们,尤其是饱读诗书的语文老师们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变传统的“听”“读”“记”,改变填鸭式被动学习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教于多学”。老师有意识,有尺度的缩减优化讲解内容和时间,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自己读书思考、与同伴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和联系生活经验等主动、深度学习的机会。这里我感觉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应该更加实用。所以之前的课堂改革要求老师说的话不超过五分钟,虽然感觉不可思议,但是出发点的确是想把课堂还给主人们。当然这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没有连篇的废话,只有精练的重点,老师的课前备课尤为关键。
深度学习无疑可以采用自主合作的形式。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是老师放手的重要一步。也是很多老师害怕的一步,课堂开放了,怎么办?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高效以及深入。传统的课堂缺乏合作形式、分工、内容等的设计和组织,学习流于表面、低效。但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是学生生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孩子们分工明确的“头脑风暴”。孩子们只有自己充分地、深入地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对学习的内容才会理解,印象深刻。李希贵说,“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唤醒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启动每一位学生的内动力,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承担者。只有解放了学生,让他们拥有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们才能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有关语文深度学习,我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思考的还远远不够,理想的课堂是用来追求的,实践的课堂永远在路上。虽然说经典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是永恒的东西不会变。作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带领我们的孩子走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构建语文深度学习的无边界时空,促进小学生美好成长,提升美好生活的指数,让语文深度学习成会孩子美好童年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