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邵一锋公开(研究)课情况1
发布时间:2021-10-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晓兰

公开(研究)课情况

执教

教师

邵一锋

开课

时间

10.20

学科

物理

课题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主要

研究

问题

创新实验

相关

研究课题

创新初中物理实验的实践研究


附教案一份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2、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构造以及四个冲程中能量的转化。

3、知道热值概念会用公式Q=mq计算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热量的多少。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点火爆炸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认识燃料的热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燃料热值,培养学生具有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介绍热机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社会发展关系,激励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3、关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教学难点:认识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教学用具:

空气压缩引火仪、图12—25演示装置、汽油机模型及挂图、铁丝、图12—32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将图12—21制成课件: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温度升高很多,播放课件。

二、新课教学

1、研究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学生做图12—23反复弯折铁丝实验,交流感觉,判断铁丝内能是否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铁丝的内能增加是由机械能转化而来的。再让学生讨论:还有哪些方法能使铁丝的温度升高。方法可能有:放在火上烧,放在热水,用砂轮摩擦,用铁锤锻打,放在太阳下晒等。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些方法中哪些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哪些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进而归纳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学生弯折铁丝实验时,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弯折次数不宜太多,小心烫手。

2)演示空气压缩引火实验,学生观察棉花燃烧。

引导学生分析:压缩气体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棉花燃烧,进一步让学生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空气压缩引火仪实验,能否成功取决于仪器密封性,另可通过实物投影,放大实验现象,能使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2、观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实验

1)教师演示图12-25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分析得出:酒精燃烧后燃气对外做功,燃气的内能减少转化为机械能。

2)在做点火爆炸实验时,要注意滴入数滴酒精,酒精量不宜过少,另外要等酒精挥发,变成酒精蒸汽后再点火。同时,注意安全:不要将盖子对着人。

3)实验时盒子的密封性要好,在电子式火花发生器的放电针管与小孔处涂上凡士林,否则燃烧后的燃气泄漏到盒外,效果不明显。

3、认识热机

1)课件展示汽油机实物图,对照挂图引导学生认识汽油机的构造。

2)演示汽油机的工作循环(或分组实验,学生对照图12-27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实验时重点观察:1.在每个过程中气门关闭情况,活塞运动情况。再播放汽油机工作的录像,最后引导学生完成书中“想一想”内容。

介绍热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认识热机的新进展与未来社会发展关系,激励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4、认识燃料的热值

1)分组实验做“图12-32”实验,记下两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完成书中表格,再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相同质量的酒精与碎纸片燃烧后,酒精比碎纸片放出的热量多,进一步建构热值概念。

2)按课本中图示安装好实验仪器,注意石棉网与燃烧皿的间距,纸片大小要适中,且保证干燥,不可压得太紧,否则不等完全燃烧就中途就熄灭。

3)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先做酒精燃烧实验,再做纸片燃烧实验,便于观察温度计示数,对比分析。

4)阅读“读一读”内容,培养学生具有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

   

1、注意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每个重要的知识点的得出都能先根据学生的一些已有经验总结,学完以后让学生列举相关的生活实例。这样既能达到练习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同时又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2、体现了物理课的实验性与趣味性。通过学生生活体验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通过采取哪些办法可以使橡皮温度升高,让学生思考动手做一做,汇报自己各种方法并归类,培养讨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分析棉花燃烧成因和能量转化,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并且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体验物体对外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用气球放气感受手与气球接触处的.温度变化,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