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研究)课情况
执教 教师 | 邵一锋 | 开课 时间 | 9.16 | 学科 | 物理 |
课题 | 功率 | ||||
主要 研究 问题 | 创新实验 | ||||
相关 研究课题 | 创新初中物理实验的实践研究 | ||||
附教案一份 教案:11.4功率(一) 教学内容:认识功率(物理书18-19页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功率的国际单位与常用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四个物理量的建立过程,找出共性,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亲近科学,激发深入思考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用功率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对比法、类比法、讨论、归纳、练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 小明哪一次做得功多?做功大小怎么计算? 小明哪一次做功 做功不仅有多少的问题,还有快慢的问题,怎样表示做功的快慢呢?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点: 1.想一想,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时,是怎样 (1)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2)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3)利用路程和时间之比,即速度来描述。 由速度的启发,你能想一想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吗? (1)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 (2)功的多少相同,比较时间 (3)如果时间和做功多少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利用做功多少和时间之比来描述做功的快慢,再进 其实在物理学里有一个专门的物理量来描述做功的快慢,这就是功率,用字母P表示。 2.功率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P=W/t,其中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则功率的单位是J/s,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瓦特,人们把功率的单位J/s叫做瓦特,简称瓦,用字母W表示。 1W=1J/s 信息快递: 1kW=1000W 1MW=1000000W 思考:你知道1W的物理意义吗?因为1 3.比较 比较这四个物理量的建立过程,找出共性,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4. 了解一些功率值 5.功率的计算 在P=W/t公式中 例题 小明的质量是50kg,小明的教室在五楼,楼每层高3m,则他每次上楼到教室需做多少功?若小明每次上楼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有两次分别为1.5min和40s,则两次他的功率分别为多少? 三、课堂小结 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出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 作业布置:课后:P21 1、2、4题、马力的换算 板书设计:
| |||||
教 后 反 思 | |||||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直接给出概念进而展开计算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激趣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回顾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使学生将这种方法自主迁移到建立功率的概念上,这种方法,从能力培养上看,锻炼了学生知识方法的迁移应用能力,更使学生体会到知识虽然不同,但研究问题的方法是相通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重方法的学习和领会。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把两者用了一个表格进行对比学习,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同时这种方法也为例题计算做了铺垫。对于功率的单位,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给学生介绍功率的单位后,例举一些实例使之具体化感性化,再让学生解释一台机器功率为1500W的物理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 本节课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思想。课堂设置体现了“从生活中的现象走向物理课堂,从物理课堂走向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