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 核
雪堰初中 吴莉赟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质朴而富于抒情色彩的语言,体会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增强对自己国家的感情。
2、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3、了解以小见大,借物抒情的写法。用细小的生活材料,巧妙地表达一个富有深意的主题。
4、结合语境,品味词语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标上拼音或写出汉字。
枣核( hé) 蹊( qi )跷(qiāo ) 掐(qiā)指 殷(yin)切 玛(mǎ) nǎo(瑙) 衣dōu(兜) 嫣(yān )红 山坳(ào) 匀( yún )
称( chèn ) lí(篱)bɑ(笆) 卵(luǎn )石 喏(nuò)
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①用拇指掐着别的指头来计算。 (掐指一算)
②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 (风烛残年)
③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 (故弄玄虚)
二、营造氛围,醉心殷殷游子情
1、播放《我的中国心》渲染气氛。
师:“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一曲《我的中国心》拨动多少身在他乡的游子依恋故土的情愫,又惹起多少处在异国的华人思念祖国的情怀。在离开祖国的日子里,他们魂牵梦绕的是故乡,挥之不去的是回乡,他们身在海外,眷顾的是祖国这个“家”,依恋的是乡音乡韵,醉心的是一草一木……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现代作家萧乾先生的《枣核》,感受海外游子的真情。
三、朗读课文,感受浓浓思乡情
1、请你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诠释这种海外游子心声的句子。
明确: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2、请你用最简洁的话来分析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思乡、(爱国)。抒发美籍华人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3、文中直接表达作者这种浓浓思乡情的句子还有,请你找出来。
明确:第七自然段中“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等句子就集中表达了这种思乡之情。
4、浓浓的思乡情,化作款款的思乡行动,我们来看看这位老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他做了些什么?他还急切地想做什么?
明确:栽杨柳、养睡莲、堆北海、追忆北海泛舟,还想种下枣树。这些事物都有一个特征—— 家乡的味道。
四、探索写法,赏析款款枣核情
想种下一棵家乡的枣树,就需要一颗家乡的……枣核,原来枣核是这位老人寄托思乡之情的又一个新的方式啊!难怪一篇写游子思乡的文章要用“枣核”作为题目呢?小小的枣核居然承载着这么厚重的深情。看来,枣核虽小,在作者朋友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请你从文章找一找,体现朋友对枣核很珍重的语句。
明确:①写我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日同窗写来了封“航空信”,信中“再三托付我”为她带枣核,郑重托付,非常重视。②朋友和我在车站拥抱之后,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殷切表现出满心期待,急欲见到枣核。③我从从包里掏出枣核后,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托的动作,表现朋友满心欢喜地端详、欣赏枣核的情态,珍珠玛瑙的比较,表明他非常珍爱。④“往衣兜里揣”,表现朋友十分小心。
从朋友向我索要枣核、到见到枣核的表现中,我们看到了朋友对枣核的重视,可后文的几段中写枣核的笔墨突然少了,围绕朋友家的优裕生活和优美环境倒写了三个小节,这是不是离题呢?我们来探讨一下。
明确:优裕的生活、优美的环境,她还是觉得“心上”“缺点什么”。缺点什么呢?惟一缺的是身在他乡离开了故园,再丰厚的物质条件,也弥补不了对故国的思恋,而枣核此时正好慰藉了朋友心中的缺憾。所以这些描写,为显示枣核的意义作了陪衬、作铺垫。
可见,枣核贯穿全文,是本文的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明确:索枣核(1)、见枣核(2-4)、说枣核(5-10)、议枣核(11)
你看,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在美籍华人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多么令人感动,他们采用的思念方式又是多么朴实。为了营造这种浓烈的思乡氛围,展现枣核串联全文的作用,作者又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土紧紧连在一起,那么,你认为课文设置了哪些悬念呢?请再读课文,分别把这些悬念找出来,并说说这样设置悬念的好处。
【明确】
悬念一:“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是“蹊跷”,背井离乡几十年,故土牵魂夺魄之物多矣,为何单要几颗生枣核?文章看似起笔平平,但一下子抓住了读者,不由你不读下去用途蹊跷
悬念二:二人见面“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这“故弄玄虚”,的确很吊人胃口,枣核的用途一问便知,可她秘而不宣,非让你“等会儿”,读者只好带着疑问去读下文了 如获至宝
悬念三:“她把我安顿后,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分手快有半个世纪”的同学不去倾心长谈,为何踏访花园?悬念之上又设悬念,真可谓是“故弄玄虚” 踏访花园
当层层设置悬念之后,“她”才道出了枣核的用途:“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的那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籽,试种一下”简简单单几句话,却说出了她“年纪越大,思乡越切”的感情,至此,我们也被她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 民族之情
【好处】悬念的特点是先把疑问提出来,把矛盾摆出来,直至高潮,再解开疑问,写出结局它的好处是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枣核》层层设置悬念,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揭示人物性格、升华感情的作用
总结写法:①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起到揭示人物性格、升华感情的作用。②设计线索:枣核是本文的线索,枣核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用它设置悬念,推进悬念,揭开悬念;枣核是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载体,将海外游子与祖国紧紧连在一起。③以小见大、借物抒情: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反映生活,抒发感情,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
五、改写结尾,升华拳拳爱国情。
师:本文以枣核为线索、用枣核来设置悬念、用枣核来抒写情怀,下面,我们试着用枣核来为文章写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吧。(齐读结尾)
原文的结尾写得也很好,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感情强烈的效果。下面我们用枣核来写结尾,用引人遐想、令人心动、让人回味、含蓄的结尾来达到这种效果。
试写结尾:
一、写景式结尾。“听着她的话语,我仿佛看到一棵枣树正在微风中轻舞枝叶……”
二、点题式结尾。“枣核是一根线,它把痴情的思念和故乡连在一起。枣核是一泓清泉,它滋润了离乡人干涸的心田。”)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格式试写一个结尾。
我们现在写得结尾和枣核一气呵成,表达了浓浓的思乡情,但和原文结尾有一点不足之处在于,本文主题更加鲜明,透过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而且,这种思乡之情已经上升到一种爱国之情了。
六、作业
请收集有关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至少两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悲歌》)
板书:
枣核
萧乾
索枣核——用途蹊跷
见枣核——如获至宝 寄托切切思乡之意
说枣核——为解乡愁 表达深深爱国之情
议枣核——民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