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眸中思索教育
——2014副校长述职报告
武进区郑陆初中 商骏涛
一眨眼,2013—2014学年即将过去。回首一年来的教育历程,一切是那么清晰与深刻。曾记得,秋学期开学那天,我就与大家分享了我对教育的思考:教学要有追求,要精益求精;教学没有捷径,要刻苦认真;教学需要研究,要科学艺术。一路走来,我是这样想的,也是一直这样践行的。
一、我们曾经走过的岁月——静好。
1.教研活动常态化。
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讨的基本单位。教研组、备课组的生存状态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期初,我们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提出希望与要求:要有思考、要有研究、要有创新。对教研、备课活动也提出规范的要求:要有时间保障,要有具体内容,要有活动平台。一年来,在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精心组织和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下,该项工作得到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教研的氛围,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提升。
2.教学调研多样化。
没有调研,就不能直面教育教学现场。为此,在钱朝平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了各种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调研活动,旨在全面深入了解学校目前的教学状况,发扬优良的教学传统,改进不符合教育教学新要求的薄弱环节,逐渐规范各种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年来,我们开展了各年级组调研、各教研组调研、部分备课组剖析、个别教师跟踪调研等,形式有观课评课、教师座谈、学生座谈、问卷调查、观摩班队活动等。在这个过程中,行政和老师都很忙碌,但都在不断地收获着。通过全方位的调研,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学校的现状,清晰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坚定了前行的方向。
3.教师成长校本化。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为此,学校启动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旨在让更多的有志青年能脱颖而出,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与表率。学校党支部、行政、工会通力合作,形成开展多种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成长舞台,引导和督促他们向上奋进。一年来,我们开展了读书及撰写心得、演讲比赛、专业技能考核、课堂教学展示、成长论坛等活动。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有了成长。
4.情智课堂全员化。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赢得课堂,才能赢得质量。从秋学期起,我们就开始着手构建适合学生幸福成长的课堂。期初提出了建设“趣味性、互动性、智慧型“三型课堂,并通过常态化教学研导活动推进该项目的探索。在上学期末,我们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特此请原教研室主任徐惠仁来校做指导,规划学校课程与科研工作。从此,我们响亮地提出构建“情智课堂”的教学设想。我们精心设计了该课题的研究报告,并组织教师学习与研讨。本学期,我们围绕“情智课堂”,开展了青年教师演讲、区级教学公开课展示等活动,让全体教师在科研的氛围中,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完善。
5.教师培训开放化。
校本培训固然重要,然而走出去看看很有必要。教师自身的境界、视野决定着教育的高度、宽度。为此,我们尽力安排老师外出观摩与学习,让教师呼吸外面的教育空气,看看外面的教育风景,旨在促动教师自我思考,自我改变。一年来,我们派出多位老师参加了以下活动:沈群英、江丽英、商骏涛赴南京参加“思维导图图示教学法”观摩研讨,沈亚南、钱叶星赴苏州参加“中小学德育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高级研修班”,叶丽芬、杨桃娟赴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成晓媛、毛刘红赴湖塘参加“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李志刚、陈纪英”报告会。活动后,参与培训的老师及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在教师会议上交流,让学习效果的辐射效应最大化。
二、即将开启的征程——更好。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应该成为我们教育人的信念。在教育这块园地里,它最需要
教育人对理想的坚守与创造,离开了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坚守什么?我们要坚守教育的最基本的常识。谈到这一点,或许我们很多教师感到不惑,总以为自己是教师,对教育的常识都懂得。其实不然,当我们静下心来深刻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时,会发现我们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都没有遵循教育的常识,乃至我们的教育是如此平淡与无奈。比如说,读书一事,伦理上讲,教师应该是最该读书的群体,但是现实的状况是,教师在吩咐学生要大量阅读的时候,教师却很少去阅读。比如说,教师在关照学生写作要联系实际、不要网络抄袭,但是我们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授者,自己又写过多少文章,写得水平又是怎样呢?比如说,教育要一视同仁、有教无类,然而我们在教育中真正去践行这个教育的真理了吗?因此,我们做教育的人,要时常反思自己,做坚守教育常识的好教师,为教育的华丽转身,尽自己的一点努力。另外,教育需要创造,这又为什么?教育是育人的工程,育人的工程不是制造产品那么简单。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独特的人。一把钥匙可以开一把锁,一把钥匙也可以开多把锁,但教育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有时,我们用尽脑汁,还不一定能解开学生的心结,还不一定能改变学生的习惯。这时,就需要教育的智慧了,有智慧的老师,碰到这些疑难重症,也许能有些妙招。智慧从哪里来?它不可以传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是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丰富的经验积淀与善于创造的思维的综合体现。因此,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为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涯和自己幸福的教育生涯,创造适合的教育。一年来,我为我们教师的敬业精神、刻苦精神、进取精神、争先精神所感动。我坚信,有我们这样一个奋发向上的团队,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灿烂,教育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为了这个美丽的梦想,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努力。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