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请议定书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良好思维品质的策略研究
申 请 人 张惠芬
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申请日期 2008年2 月
审批日期
课题名称 |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策略研究 |
起止时间 |
2008年2月——2010年12月 | ||||||||
成 果 形 式 |
1.课题研究报告,发表有关课题研究的学术论文,汇编有关的论文集。 2.生成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基本策略和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3.由优秀课例构成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录像。 | ||||||||||
课 题 组 负 责 人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学科 |
工作单位 |
职务 | ||||
张惠芬 |
女 |
46 |
中学 高级 |
数学 |
郑陆 中心小学 |
副校长 | |||||
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
姓名 |
职称 |
学科 |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 |||||||
周 刚 黄丽英 沈晓锋 沈林武 陆建英 王 贤 承国健 羌春霞 牟晨娣 羌小霞 须敏霞 顾幼芳 |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一级 小学一级 |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
具体负责课题的设计、研究 具体负责课题的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 | ||||||||
课 题 的 研 究 背 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
| ||||||||||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课程的特点是充满思维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形成各种思维品质,而已形成的思维品质又会影响到问题的解决。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认知能力以思维为核心,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贯穿学习过程。 我校在“九五”期间,数学组骨干教师参加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课题研究,“十五”时期,开展《网络环境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并获得常州市一等奖。可见,我校数学教师对于课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能力。面对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分析我校的数学教学现状,仍有一些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地方:教师方面,还不能把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与数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尚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的出现和教法还显单一,呈现的素材尚缺乏创意,对教育主体的思维关注和训练还不够;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思维还不够敏捷,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严谨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还需要加强。因此,我校提出“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策略研究”之一课题,以期通过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思维能力,提高全面素质。 |
| ||||||||||
课 题 研 究 的 主 要 内 容 |
| ||||||||||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研究 (1)学习、把握心理学中“思维”的相关知识,研究各思维品质的特性。 (2)分析小学各年级段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制订相应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目标。 (3)分析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思维行为,制订矫正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的策略研究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研究 ①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数学的逻辑起点,把握知识的生长点,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设计精当的问题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②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常规要求,包括如何听讲、观察、表达、练习等。 ③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④结合学生的问题探究,教给学生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2)在课外学习和练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研究 ①低、中年级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让家长认识到学生内在思维品质和外显思维行为的重要性,密切配合教师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外作业习惯和思维能力。 ②高年级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③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层次的精当习题和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有选择地或自主、或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提升思维能力。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评价研究 (1)教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注重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和课外练习的及时评价,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和思考数学问题,掌握科学的逻辑顺序和数学思想方法。 (2)构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评价指标,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
| ||||||||||
课 题 研 究 方 法 | ||
本课题具体实施过程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文献研究、调查分析、个案研究、案例研究等。几种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交替,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根据实践的需要随时选择。 | ||
课 题 研 究 分 步 实 施 计 划 | ||
1.启动阶段(2008年2月——2008年3月):设计、论证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学习有关“思维品质”的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文献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实验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并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多种形式分步深入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策略研究。 (1)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2008年4月——2008年7月) (2)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008年9月——2009年7月) (3)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2009年9月——2010年11月) 3.总结阶段(2010年12月):研究成果汇总,完成结题报告。 | ||
所在单位意见 |
教科室审核意见 |
区教育局领导审批意见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
单位盖章: |
单位盖章: 审批人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