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4-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羌春霞
品味经典课堂 感受数学魅力
——参加“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课堂观摩活动有感
2010年4月16日至19日,为期四天的“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浙江大学精彩演绎。
短短的四天时间,我们观摩了黄爱华、柏继明、刘德武、毕波、汤春燕、华应龙等著名特级教师和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的40节示范课和7个学术报告。名师们那深厚的功底、巧妙的设计、细致的点拨、独到的见解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以及同学们那精彩的回答,让整个会场掌声不断,精彩不断。
最让我难忘的是徐长青老师的《重复》一课,徐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动作,都充满着启发与挑战,将数学思想融于课堂之中。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也使听课的教师们感受到: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样上!回想起来:原来每一个看似随意的环节,其实都是徐老师刻意的设计,真可谓是“随意中的刻意”!
“刻意一”:理发师的困惑!
徐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理发师的困惑” 这个小故事时别有一番味道,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故事情境之中,学生猜想理发师的困惑到底是什么呢?在争论中,提出:“为什么会只有三个人?”“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儿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重复”,真是妙趣横生!
“刻意二”:抢椅子!
徐老师抓住学生好玩的天性,让孩子们玩“抢椅子”的游戏。他首先搬出两把椅子,请上来两个学生,然后说出游戏规则。学生马上提出:两个人抢两把椅子,不会有人被淘汰。徐老师“恍然大悟”地说:“哦,是我疏忽了,原来一个人有一把椅子,在我们的数学里,就是一一对应。”看似一个疏忽,其实他正是利用这个环节,让学生领悟到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一一对应。真是“润物细无声”!
为了遵守游戏规则,本来再请一个学生就可以了。没想到徐老师一下子就请上来4个学生。我想大概是为了烘托气氛吧?其实,徐老师又在这里刻意地埋下伏笔:在决定留下谁来玩抢椅子游戏的同时,又多玩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为后面深入学习“重复”做好了准备。整节课中学生们都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徐老师独到的教学设计。
“刻意三”:呼啦圈
把呼啦圈引进课堂,让学生在钻圈”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们在全力解决怎么让那个学生能同时在两个圈中的时候,徐老师却退出了场地,把问题留给学生独立解决。当两个圈里的学生主动靠拢并达成一至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此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把课堂留给学生时就要学会“等待”。教师的离开,并不是对学生不闻不问。因为当教师揭示谜底的时候,也就是意味着学生思维的停止。当教师退出学生的视线之外,学生的潜能也就被挖掘出来。这样使原本复杂、抽象很难理解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直观化!真是活灵活现!
原来数学课可以这样上!
几天的听课虽辛苦,但是浸润在这样专业的研究氛围中,那是一种精神的享受、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