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
2010.10.28 |
地 点 |
常州工学院新北校区 | |
活动类别 |
江苏省2010年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暨课堂教学观摩 |
参加者 |
周 刚 | |
活动过程 |
听课(课后模拟打分): 1.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李利剑执教《数学思考(人教版六上)》(80分); 2.江都市实验小学郜晓定执教《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六下)》(93分); 3.江阴市璜土实验小学黄晓旦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与替换(六上)》(96分); 4.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陈志凤执教《认识比(六上)》(85分); 5.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孙谦执教《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六上)》(93分); 6.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马晓明执教《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五下)》(95分); 7.常州市东方小学许红英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五下)》(93分); 8.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沈赟峰执教《找规律(五上)》(92分)。 | |||
活动感悟 |
带着昨日的兴奋,专注地坐进会场,没想到第一堂课就让我大跌眼镜!人教版六年级所谓的《数学思考》原来和我们苏教版四年级时的《找规律——物体排列》如出一辙,也就是说所学内容学生早已了如指掌,本课就像是给他们提前作毕业考试的复习。哎,这怎么能和其他的课相提并论呢?教材版本不同可害苦了这位仁兄!他们宿迁怎么还在用人教版?那就别来同台竞技啦!还有一处糟糕的,因为PPT课件上出现了错误, 另有《认识比》也很一般,属于照本宣科的,缺乏了对例题的改编,就少了新鲜感,加上教师教学语言的苍白和组织能力的一般,整堂课如白开水似的淡而无味,我试上两遍说不定还比她强呢!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与替换》的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执教者从“兰兰、灵灵玩数学跳棋,从同一个前点出发,兰兰每次走2格,灵灵每次走3格”入手,引导学生找到2和3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利用椭圆形的集合图,自行设计能填写6的公倍数和8的公倍数的集合圈,通过现场展示、引导学生比较,得出规范的交叉集合圈,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具有整体感,从长方形沿一条边旋转出圆柱,直角三角形从一条直角边旋转出圆锥,引导认识圆柱的特征注重让学生自主发现,并让他们验证两个圆形底面是否相等。以三个同宽但不同长的长方形旋转出三个圆柱,引导认识圆柱的高,并学会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突出圆柱的高在生活中有不同的名称:如一枚硬币的高叫厚,钢材的高叫长,水井的高叫深,将数学和生活巧妙融合。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商场购物满100元就可以参加幸运大转盘活动,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准备怎样设奖,试画出转盘。展示学生的不同设计,并让他们解释这样设计的理由,学生在参与中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的意义。最后一个游戏设计巧妙,李咏幸运52的“砸金蛋”——5颗金蛋中三个有奖,先判断得奖可能性,每次砸完后再判断剩余的可能性,并且教师真的向砸中者赠送奖品,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兴奋点,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一天八节课,总体感觉差异明显。课堂教学真的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太高了,如果没有对例题的改编,就难以吸引听课教师眼球,到要创编教例课真的不容易,既需要智慧,还需要勇气,否则在专家评委眼中可能弄巧成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