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设计
沈林武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周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
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对算理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
长方形卡片(长5厘米、宽3厘米)、正方形卡片(边长4厘米)、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直尺子、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后,它一直很不服气……于是,在动物王国里,再次举行龟兔赛跑,裁判员虎大哥宣布:“请小兔沿第一块长方形草坪跑一圈,乌龟沿第二块正方形草坪跑一圈。”小兔急得大叫起来:“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长。”小朋友,到底谁跑的路长呢?请大家猜一猜?(稍等学生发言)兔子和乌龟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它们心服口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草坪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等等)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靠近的四个人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绕一圈太麻烦,有局限性。)
2、提问:虎大哥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首先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正方形,讨论)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答案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估计有四种方法
第一种:四条边的长连加
长+宽+长+宽 50+30+50+30=160(厘米)
第二种:长+长+宽+宽 50+50+30+30=160(厘米)
第三种: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长×2+宽×2 50×2+30×2=160(厘米)
第四种:更巧妙、更简便
长+宽 50+30=80(厘米)
(长+宽)×2 80×2=160(厘米)
6、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
7、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想法。
8、接下来我们该帮乌龟算算正方形草坪的周长了吧,虎大哥量得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
学生汇报。出示两种算法:
40+40+40+40=160(米)这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40×4=160(米)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9、提问:哦!原来,它们两人跑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兔子也就不闹了,它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这次踏踏实实、一鼓作气,终于取得了第一名,我们在祝贺它的同时,也要学习兔子这次比赛的精神——谦虚、踏实、一鼓作气。
赛后,虎大哥对周长也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球场(显示:篮球场的长
提问:现在呀,虎大哥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小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同学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学生口答)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虎大哥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虎大哥又闲不住了,他去郊外租了一块边长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掌握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0厘米
50厘米 40厘米
(1)50+30+50+30=160
周长=长+宽+长+宽 (1)40+40+40+40=160(厘米)
(2)50+50+30+30=160 周长=长+长+长+长
周长=长+长+宽+宽
(3)50×2+30×2=160(厘米 (2)4×4=16(厘米)
周长=长×2+宽×2 ▲周长=边长×4
(4)(50+30)×2=160(厘米)
▲周长=(长+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