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倒过来推想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黄丽英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下)P88—P89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的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相反游戏。
一、创设情境,在游戏中感知策略
师:同学们。我们先用卡片玩一个游戏。通过游戏能够了解到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爷爷的一句名言。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老师移动卡片,请你将这些卡片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这里有四张卡片,分别是1号、2号、3号、4号。(贴出四张卡片:“数”、“学”、“好”、“玩”)
老师将1和3交换位置,再将3和4交换位置。(教师操作)
师:你能将这些卡片恢复原位吗?(指名学生操作)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逐一翻开:数学好玩。)
(学生齐读名言)
师:刚才他是怎样移动卡片的?
生1:他先将3和4交换,再将1和3交换。
生2:他移动卡片一步步倒过来的。
小结过渡:像这样,从现在的结果出发,倒过来,一步一步往前推想,直到知道原来的答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倒过来推想。(板书:倒过来推想)。今天,我们就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新知,探究策略
(一)教学例1
1.多媒体出示例l
师:这儿有两杯果汁,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共有400毫升。
生:甲杯果汁比乙杯多。
师:假如我请两位同学来喝这两杯果汁,你觉得要怎样分配才合理呢?
生:把两杯倒在一起,然后平均分。
生:甲杯倒给乙杯一些,使两个杯子同样多。
师:好办法,那我们就来倒一倒。(多媒体演示倒的过程)这时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甲杯倒40毫升给乙杯后,两杯的果汁同样多了。
生2:我还发现现在两杯的果汁都是200毫升。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2:我是用400÷2=200(毫升)算出来的。
师:为什么用400除以2呢?
生3:因为甲杯倒40毫升给乙杯后,两杯的果汁量变相等了,但两杯果汁的总量没变,还是400毫升,所以用400除以2,算出的200毫升就是现在每杯的果汁量。
师:那你们能算出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师:现在甲杯和乙杯都是200毫升,要求原来甲杯和乙杯各有多少毫升,只要把乙杯的40毫升倒回甲杯就可以了。(根据学生回答,用多媒体配合演示把果汁倒回的过程)
过渡:从刚才的屏幕上,我们清楚地看出了果汁的变化,你能把刚才的变化过程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吗?(出示表格)
请把课本翻到88页。先在表格下面列式计算,再把表格填写完整。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
生1:400÷2=200(毫升) 200+40=240(毫升) 200-40=160(毫升)(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表格)
师:怎么想的?这里每一步的计算都表示什么意思?
倒过来推想
小结:看来当我们知道现在的量,要求原来的量时,我们就可以用倒过来推想的方法来解决。倒过来推想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完整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例2
谈话:解决问题时,居然可以倒过来推想求出答案,数学好玩吧!下面的题目同学们感到一定更好玩。
1.出示例2,指名读题。
师:读了这道题,同学们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小明今年又收集了24张邮票,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
生2:问题是:小明原来有邮票多少张?
师: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多,你能用一些简洁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条件吗?(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整理信息的?(展示学生的作业)
生1:原有?张一又收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
师:这位同学像学习语文一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题中的关键条件用带有箭头的流程图来表示,非常清晰。还有不一样的整理办法吗?
生2:
师:相比较,这种整理方法更能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只用最简单的数学符号和数字,直观的表现出邮票变化的过程,很清楚。不过这里的“+
生3:“又收集24张”表示小明邮票数量在增加,所以用“+24"来表示;“送给小军30张”表示小明邮票数量在减少.所以用“
师:请看大屏幕,电脑老师也用两种方法整理出了信息。
原有?张一又收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
师:现在根据整理好的信息,要求原来邮票的张数,你能根据现在有邮票的张数推想出原来有邮票的张数吗?
(多媒体出示:原有?张←去掉收集的24张←跟小军要回30张←还剩52张)
3.列式解答
师:条件和问题已经整理好,那么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呢?
学生尝试列式,指名板演,然后集体校对,追问每步算式的意义。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52+(30-24)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呢?
师:其实,这也是一种倒过来推想的策略,他先将两次变化情况进行整合,再进行倒退。
师:现在,我们已经求出了小明原来有邮票58张,那答案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生一起口答验算的过程。
师小结:检验时,我们只要根据求出的答案,再顺推过去,看看剩下的是不是52张就知道答案对不对了。(板书:顺推)
口答答语。
4.比较例1、例2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那么在解决例1、例2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已知现在的量,要求原来的量时,可以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
三、巩固运用,提升策略
1、教学“练一练”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倒过来推想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挑战一道题目。
出示练一练。
指名读题。
师:“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你能换种说法表示这样的意思吗?(他先把画片总数的一半送给小明,又送给小明1张)
你也能像例题那样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或数学符号口头来整理条件吗?
(板书:原有?张→先送总数的一半→又送1张→还剩25张)
师:谁来说一说倒过来推想的过程。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口头验算。
2、练习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着来解决一个问题,行不行?
出示练习十六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集体练习。然后交流每步算式的意义。
3、练习十六第2题
师:现在,你是不是觉得数学越来越好玩了。我们再来看练习十六第2题,你能口答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倒过来推想解决问题应从哪想起?
五、课外拓展
谈话:没想到掌握了倒推的策略还真能让我们学习数学觉得很有趣。也很好玩。其实我们今天研究的倒过来推想的问题,在古代一千多年前唐代数学家张遂就以大诗人李白喝酒为题材,编写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
我国唐代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张遂曾以“李白喝酒”为题材编了一道算题: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斗是古代酒具,也可作计量单位)。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用我们今天学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
——倒过来推想
顺 推
倒过来推想
20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