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玩数学
——算“24点”教后反思
算“24点”是以玩扑克牌游戏为载体的数学活动。算“24点”的活动,不仅可以练习已经学过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练习计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由于算“24”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点难度的。因此我要求学生预习,回家和父母一起玩怎样算“24点”,让学生在和家长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算“24点”的游戏方法。
在课堂上,我先出一张牌,再让学生出一张牌,用两张牌来算“24点”;接着我还是出一张牌,让学生出两张牌,用三张牌来算“24点”。通过这两次“玩”,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方法。然后,我组织学生用四张牌来算“24点”,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算“24点”的游戏规则。
活动结束,我要求学生进行交流,邀请获胜较多的学生介绍成功的经验,让全班学生体会算“24点”的一些基本策略。对于获胜次数不多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学一学、试一试、比一比,把学习和玩结合起来,使学生“玩”有组织、“玩”有目的,“玩”有方法、“玩”有收获,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策略和不同的方法,体验到“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快乐地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虽然课结束了,但学生们积极性还很高,特别是一些中下等的学生还刚刚“玩性”起就结束了,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所以我让学生回去后再跟爸爸妈妈比一比、赛一赛,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巩固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