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教学圆锥的体积是在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发现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能运用这个关系计算圆锥的体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对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知识掌握较牢固,学生感到简单易懂,因此学起来并不感到困难。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新课一开始,我先用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学生联系到了圆柱的体积,在猜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按照“猜想估计——实验验证——发现公式”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课件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的操作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每人一套学具,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也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的参与到探究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亲历实验过程,这样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起到巩固深化知识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由于实验材料有的用水,有的用沙,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了误差,对实验结果有些影响,今后要加强学生的操作辅导,减少误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发现新知识的好处,学生自己去发现的新知识,是一种真正的理解,不是老师硬灌输给他的,他们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我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