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找规律》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0-10-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惠芬

《找规律》教学反思

郑陆中心小学  张惠芬

 “找规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之前,学生曾经在四年级上册和下册分别学习了“一一间隔的规律”和“搭配与排列的规律”,对于学习“简单周期现象的本质规律”有了一定的基础。发现周期,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也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

这节课是是年级组互相听课研讨的课,下面说我对本节课的每个环节的设计和思考:

一、课的引入我以故事导入:老师会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说,……(重复四遍)接着问学生:你知道老和尚说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这样依次不断、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这样顺利的引入例题教学,开门见山,节省了时间。我认为这样让学生猜下一个是什么来引入课题的方法学生是感兴趣的,也为本课的教学做了铺垫。

二、在例题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规律的发现过程的教学,我先是让学生观察盆花的排列的规律,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想法以后再交流,这样的效果比较好。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借用多媒体出示:盆花每组2盆,按蓝红的顺序排列的。这样彩旗和灯笼学生就模仿着找规律,效果还是不错的。对于“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我也是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用笔记下思考的过程。学生在充分的思考并经过老师提醒,想出了画图、列举、计算等方法。并且体会各种方法的优劣,体会计算策略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是能充分自主的探究规律的,我认为教学目的达到了。

三、在试一试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没有余数怎么确定是哪个物体,另一个是一个周期中出现多个相同的物体,哪些余数表示的是相同的物体。这两题我主要还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想法。

在这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认为主要不足是算式所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理解得不够充分, 学生的表达不够充分,相应要让学生在主要问题上充分表达,教师适时引导。要真正让全体学生经历找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我是把“试一试”和“练一练”以及练习十第1题完成后,设计了一个有挑战性的题目,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快下课了,老师再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说……谁说说,老和尚会说什么呢?这时,学生会不假思索地重复说着老和尚说的话。教师接着问:你怎么知道老和尚说的是这句话,你从那里判断出来的,学生回答不上来了。这时,教师接着讲:“老和尚说:庙里老和尚排队,五位长老,排在前五个,后面按照2个大和尚1个小和尚的顺序排列,请问小朋友,第100个是大和尚还是小和尚?”这样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可惜时间不够,处理的还不够到位。

当然,本节课还可以在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上去思考。周期性的规律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在大自然中有很多。还可以将这些做成课件给学生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

总之,“找规律”单元的重点在“找”上,而不是规律的“应用”。通过增加找规律的机会和活动,让学生不断拓宽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激发找规律的兴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20101019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