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倒数的认识》,我采用“独立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拓展练习”这样的方式组织教学,使简单的知识、简单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1.在自学和小组交流中质疑
因为教材讲解、分析清晰,问题指向明确,所以我想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完成“练一练”,提出明确要求:先读一读、划一划,再想一想、做一做,然后小组长召集大家说一说,交流自学情况和问题,校对习题答案,并试着质疑问一问。因为该知识并不难理解,所以学生学得颇快,感觉他们小组交流也挺兴奋的。接着,我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倒数的意义,然后我问是否有问题或疑问,有学生问:“1的倒数为什么是1?”其他学生能正确答出。又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也有几组学生答曰:“因为0不能做分母。”我再作相应的解释让学生真正理解其所以然。之后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十第1——3题,组长等全体成员小组完成后,召集交换书本,指名说答案一起批阅,有差错、有疑问的可以提出来讨论。结果无需班内交流讲解,学生都能自行解决。
至于后面的几道习题,有些难度,没有合作讨论的价值,我让他们先思考试做,然后分析、提问、讲解。
2.在拓展中培养思维的开阔性和创造性
在解决教材上的基本习题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路,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倒数的本质和求倒数的策略,我还设计了如下习题:
(1)a/b的倒数是( ),a的倒数是( ),1/x的倒数是( )。并追问:这几个字母还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让学生再次明白整数的倒数是分子是1的分数,分子是1 的分数的倒数是整数,而且在分数中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同样分母中的字母也不能为0。
(2)怎样求带分数和小数的倒数
师:2又1/2的倒数是( )
当看到带分数,学生一愣,略加思考后发言:
生1:2又1/2的倒数是4,因为1/2的倒数是2,2+2=4。
生2:因为1/2的倒数是2,2×2=4。
师:他们的结果貌似正确,但我要告诉你们,都是错误的,再想想!
生:2又1/2可以化成5/2,5/2的倒数是2/5,所以2又1/2的倒数2/5。
师:你们想明白了吗?遇到带分数,可以把它转化成假分数。然后再去找它的倒数就顺理成章了。
接着让学生求“3又6/7的倒数”,掌握求带分数倒数的方法。
师:再看——2.5的倒数是( )。
生1:2/5。因为2.5化成分数是2又1/2,就是5/2,所以它的倒数是2/5。
师:她巧妙地把小数化成了分数,再求出倒数,很好!你们能求了吗?那0.8的倒数是多少呢?(试做)
结果思考、计算,大部分同学终于能得出正确结果。
师:写倒数可以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请大家再读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们觉得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来求一个数的倒数?
生2:用1去除那个数。
师:对呀,用这个方法去求2.5、0.8的倒数试试.
师:假如是要求5.2的倒数怎么办?
生3:用1÷5.2。
师:行吗?
生4:不行,除不尽。
师:那怎么办?
生5:可以把5.2化成分数。
师:对了,碰到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灵活地解决问题。
(3)一连串的等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最后出示以下三道习题,让学生在思考、争辩中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在教师的分析讲解中把握思路,提升学习能力。
2/15×( )=7×( )=( )×1/3=2.5×( )=1
( )+2/5=3/4×( )=( )-1/2
甲×2/3=乙×3/4(甲、乙都不等于0),比较甲、乙的大小。
这样的设计和教学,不局限于教材的基本习题,让学生真正把握倒数的本质属性,不拘泥于外在的形式——分子分母调换位置,以此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思维的开阔性和创造性,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01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