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象而直观的教学能够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因此,本课我紧密结合新课标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有意识地安排了观察,思考,小组合作,游戏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轻松地掌握本课的知识。
一、创设情境,开放课堂,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这节课的数学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成探求新知的动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陈设问题情境,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例如:我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创设的“找座位”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找座位”活动中初步感知“第几排第几个”;让学生在“找不到座位”的冲突中感悟:在一个平面内,只有“两维”才能确定一个位置。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二、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课堂中加强讨论、合作活动,有利于学生互助协作,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本课中,在学习“第几排第几个”时使学生明确从前往后数的顺序确定“第几排”,从左往右的顺序确定“第几个”。在明确这一约定之后,引导学生在描述位置和根据位置寻找小动物的活动中,初步认识确定位置的方法。在初步建构确定位置方法后,让学生指出楼房中小动物的位置,用倒着数的方法描述书的位置,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注重联系生活。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的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在帮小动物找家之后,我联系了生活实际,带着学生到剧院里去找位置,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非常开心。
在教学完这一课后,我又有了新的设想:
比如:在让学生到剧院里去找位置这个环节中,我可以这样开放设计:在3排7号、3排8号、3排9号这3张票中,你和你的好朋友去看电影,你会选择哪两张?这样答案就多了,可以选3排7号、3排8号或3排8号、3排9号只要去第一个剧场就可以坐在一起;可以选3排7号、3排9号去第二个剧场就可以坐在一起,也可以选3排7号、3排8号不坐在一起。这样学生的思路会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