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表
执 教 |
沈晓峰 |
教学内容 |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 ||
班 级 |
五(2) |
时 间 |
|
总得分 |
93 |
I级 指标 |
II级 |
评 价 内 容 |
得分 | ||
知识和 技能 30分 |
1.教学内容 |
① 遵循课程标准;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③联系生活和实践;④渗透德育。 |
| ||
2.技能培养 |
①突出学科思想方法;②培养学习能力。 |
| |||
3.目标达成 |
①学生能回答教师提问;②学生能独立归纳、总结所学习内容;③学生能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
| |||
过程和 方法 50分 |
4.课堂结构 |
①层次分明,密度适当,安排严谨;②主导合理,主体突出;③思维训练贯穿始终。 |
| ||
5.教学方式 |
①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②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施有效教学;③运用多种手段创设问题情景。 |
| |||
6.学习活动 |
① 学习内容充实,练习形式多样,有梯度; ② 自主学习时间充足,参与度高; ③相互交流,合作学习。 |
| |||
7.创新学习 |
①教师创设开放性问题;②学生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③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 |||
8.教师基本功 |
① 语速适当,板书合理美观; ② 驾驭教材能力强,富有教学机智。 |
| |||
情感态度20分 |
9.师生关系 |
①教学民主,氛围宽松;②相互尊重,关系融洽;③师生交往互动。 |
| ||
10.学习态度 |
①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发言踊跃; ②学习兴趣浓,求知欲高,有自信心。 |
| |||
定性评价:教师能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重视方法的策略和渗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研究,从而发现了当有特殊关系时,也能很快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这样的“研究学习”、“自主探索”,学生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建议:因为是练习课,是否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练习和发散性思维的练习,增加练习量。 评课者: 黄丽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