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 教 |
王贤 |
教学内容 |
三位数不进位加法 | ||
班 级 |
二(1)班 |
时 间 |
2010.3.17 |
总得分 |
90 |
I级 指标 |
II级 |
评 价 内 容 |
得分 | ||
知识和 技能 30分 |
1.教学内容 |
① 遵循课程标准;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③联系生活和实践;④渗透德育。 |
10 | ||
2.技能培养 |
①突出学科思想方法;②培养学习能力。 |
9 | |||
3.目标达成 |
①学生能回答教师提问;②学生能独立归纳、总结所学习内容;③学生能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
8 | |||
过程和 方法 50分 |
4.课堂结构 |
①层次分明,密度适当,安排严谨;②主导合理,主体突出;③思维训练贯穿始终。 |
9 | ||
5.教学方式 |
①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②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施有效教学;③运用多种手段创设问题情景。 |
9 | |||
6.学习活动 |
② 学习内容充实,练习形式多样,有梯度; ③ 自主学习时间充足,参与度高; ③相互交流,合作学习。 |
9 | |||
7.创新学习 |
①教师创设开放性问题;②学生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③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10 | |||
8.教师基本功 |
① 语速适当,板书合理美观; ② 驾驭教材能力强,富有教学机智。 |
8 | |||
情感态度20分 |
9.师生关系 |
①教学民主,氛围宽松;②相互尊重,关系融洽;③师生交往互动。 |
9 | ||
10.学习态度 |
①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发言踊跃; ②学习兴趣浓,求知欲高,有自信心。 |
9 | |||
定性评价:这节课成功之处: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从小学会从众多信息中,收集有效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 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尤其照顾到学困生的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注意在学生作业时不断提醒学生细心作业,培养学生细心作业的习惯。 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并且注意算法的多样性。并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三位数加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堂预设不够,估计不足。如:王老师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43+126=( )时,一位学生很流利地回答:百位加百位,十位加十位,个位加个位。王老师回答是肯定的,没有否定。其实,学生的说法是错误的,只能对本题有用,对于以后的进位加法,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而老师却没有指出,从而导致后面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关于这一点,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想到学生的这种回答,包括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其顺序也应该从个位拨起,强调竖式加法应该从个位加起,可以从思维的批判性角度来进行教学。 2、要讲究提问设计,王老师在这堂课中,引导学生根据出示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多不同的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王老师选取了例题中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但是由于心急,王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也写在黑板上,接着的第二个问题搁着帮助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式并用竖式计算。在这里,我想:如果王老师在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再出示第二个问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也许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其它问题,虽然有的是进位加法暂时不能解决,也可以进行肯定,等学习进位加法后解决它。 3 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还不够,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评课者:张惠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