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陆中心小学教师评课记录
执教者姓名 |
顾幼芳 |
年 级 |
四年级 |
学 科 |
数学 |
执教内容 |
|
时 间 |
| ||
评 课 | |||||
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这里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在这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小数乘除法,只接触过整数乘除法,因此教材通过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并写乘法算式来引入因数和倍数。教师在教学时做了如下一些努力: (1)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 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表达,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倍数和因数是讲述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于是教师利用课前谈话让学生在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课中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既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倍数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改动呈现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方式。书上用12个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然后自己用算式把摆法表示出来。由这些乘法算式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数关系的存在,从而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为下面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出示了一个除法的算式,让学生来找找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这样不仅沟通了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也让学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据乘法还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数和倍数。由于这节是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书上出示的例题是找36的因数,36有9个因数,如何有序地一个不漏地找出36的因数,我觉得对于刚刚认识因数概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改用先找12的因数,12数字不大,它的因数个数也不是很多,虽然学生不能有序地找出来,但是基本能全部找到,再此基础上让体会有序找一个数因数的办法学生容易接受,而把找36的因数作为学生的练习,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能起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效果。 (4)设计游戏活动,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譬如“找朋友”游戏,答案不唯一,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很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享受了数学思维的快乐。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讲究完整性,对学生的提问要精雕细琢,以便学生容易理解。课堂中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评课者:张惠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