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课堂教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呈现的形式,在前面几节课中已经出现,课的流程对于学生不在有新鲜感。羌老师能做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准确到位、各环节之间自然衔接、课堂评价语言简练。具体地有以下几方面做的比较好:
一、以熟悉的场景引入教学,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发现数学问题
本节课羌老师利用学生喜欢的足球情境图作为新授主题引入课题,贴近生活的情境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即将开始的新的认知活动之中。借助原有的学习经验,观察主题图,口述图意,列出算式。进一步感受了加、减算式间的联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渗透数学思维
进入新授知识的第二个环节“试一试”,采用动手分一分的形式将10个花片按顺序分开,并列出算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有条理地一组一组地说,筛选出特殊情况5和5,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羌老师将加减法算式进行有序板书,学生可以直观发现课题。
三、注重课堂的有效性、趣味性和全面性相结合
为使学生不感到学习的枯燥,羌老师注重了各个环节的连接,通过具有竞争式的、童趣式的语言吸引学生兴趣。对于“想想做做”中第3题计算题目的反馈,羌老师采用口头接龙形式(教师随机点名,学生手指题目对应)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避免了一对一的枯燥的对答案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本节课学生的精神面貌很好,在教学中,羌老师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动作。赏识每一个作答的学生,对胆小的同学也给予激励,学生发言踊跃,气氛活跃。
总之,这堂课羌老师能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课堂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感情化和趣味化。能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含义及相互联系的认识,再放手让学生说出得到算式结果的多种途径,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教学中老师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