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陆中心小学教师评课记录
执教者姓名 |
羌小霞 |
年 级 |
一(3) |
学 科 |
数 |
执教内容 |
《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 |
时 间 |
2010.11.13 | ||
评 课 | |||||
本节课教学内容呈现的形式,在前面几节课中已经出现,课的流程对于学生不再有新鲜感。但羌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设良机,多渠道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羌老师侧重于每个环节的简练、准确到位的处理,各环节之间的自然衔接以及课堂评价语言的激励作用。 一、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本节课利用足球队信息引入课题,贴近生活的情境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即将开始的新的认知活动之中。借助原有的学习经验,观察主题图,口述图意,列出算式。进一步感受了加、减算式间的联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进入新授知识的第二个环节“试一试”,采用动手分一分的形式将10个花片按顺序分开,并列出算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有条理地一组一组地说,筛选出特殊情况5和5,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羌老师将加减法算式分开板书,学生可以直观发现课题。 三、注重课堂的有效性、趣味性和全面性相结合 为使学生不感到学习的枯燥,羌老师注重了各个环节的连接,通过具有竞争式的、童趣式的语言吸引学生兴趣。对于“想想做做”中第3题计算题目的反馈,羌老师采用口头接龙形式(教师随机点名,学生手指题目对应),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也避免了一对一的枯燥的对答案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练习题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计算方法的掌握,一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环节,羌老师能提醒学生观察图中与数字有关的信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口述条件与问题。 本节课学生的精神面貌很好。在教学中,羌老师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动作,赏识每一个作答的学生,对胆小的同学也给予激励,学生发言踊跃,气氛活跃。 评课者:陆建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