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以思维为核心,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教给他们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研究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
2.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采取稳步扎实的引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教师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掌握基本的思维方式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
三、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研究。
(1)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思考和学习习惯,作业和练习中避免粗心大意现象。
(2)分析本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制订相应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目标。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的策略研究,以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为主。
(1)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数学的逻辑起点,把握知识的生长点,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设计精当的问题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低、中年级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让家长认识到学生内在思维品质和外显思维行为的重要性,密切配合教师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外作业习惯和思维能 力。
(3)高年级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4)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层次的精当习题和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有选择地或自主、或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提升思维能力。
(5)结合学生的问题探究,教给学生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评价研究
(1)教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注重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和课外练习的及时评价,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和思考数学问题,掌握科学的逻辑顺序和数学思想方法。
(2)构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评价指标,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四、具体措施:
1.课题组成员期初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期末进行课题研究小结。
2.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组织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交流学习心得。
3.每月组织研究课,在实践中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执教者围绕课题研究目标撰写教学反思,其他成员围绕实验目标进行相应的评议。
4.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研究目标和内容积极反思,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总结得失,期末撰写研究论文。
5.组织各成员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每两月一次。
6.学期末对各成员的研究情况进行统计、考核。
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