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学年第二学期个人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以思维为核心,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教给他们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研究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
2、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采取稳步扎实的引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掌握基本的思维方式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
三、研究内容
1、毕业教学、复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思考和学习习惯,作业和练习中避免粗心大意现象。
2、克服依赖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积极去探究知识,不是独立去思考问题,而是期望别人的帮助或者先看答案,否则缺少自信,很少有独立思考,更谈不上独创性思维,故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问题,多设计一些启发式类型的题目。
3、在总复习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进入总复习阶段,大部分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与方法,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一般概念、公式等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这时心理上产生了应用概念探索解题规律的强烈欲望,以此满足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更多更新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的训练,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4、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加强在审题立意训练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5、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层次的精当习题和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有选择地或自主、或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提升思维能力。
6、训练直觉,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有些学生对题目信息加工能力较差,思维速度缓慢,不能快速抓住问题的关键。而通过训练直觉,使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能迅速作出正确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