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增强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
2.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采取稳步扎实的引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教师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掌握基本的思维方式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三、具体研究工作:
1.召开课题研讨会,组织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结合平时学习情况,交流学习心得。
2.本学期组织开展了多次实验课,分别是黄丽英老师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羌春霞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周刚老师的《正方体的认识》和《认识倒数》,沈林武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沈晓峰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张惠芬老师的《体积和容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须敏霞老师的《射线、直线和角》,王贤老师的《时分秒》,范建忠老师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陆建英老师的《统计》。课题组老师在实践中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执教者撰写教学反思,其他成员进行课堂评议、交流。
3.
4.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研究目标和内容积极反思,撰写教学案例,总结得失,提升理念,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组织参加的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中,羌春霞撰写的《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立足点》获一等奖,《该出手时再出手——“计算器”使用之我见》获三等奖,周刚的《优化设计激活课堂》获二等奖,承国健的《智慧课堂,咫尺天涯的追寻》》获二等奖,陆建英的《找准支点,让情境创设更有价值》获三等奖,范建忠的《不要被等式的性质“忽悠”了》和《把握策略特性提高策略教学有效性》获三等奖,沈林武的《教学资源二度开发学生品尝多姿课堂》获三等奖。在省“蓝天杯”论文评比中,周刚的《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生态课堂》获二等奖,黄丽英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互动的策略探讨》获二等奖,范建忠的《“依靠”但不能“依赖”》获二等奖,《由形式走向实质》获三等奖,陆建英《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数学》获二等奖。在省“金帆杯”论文屏蔽中,周刚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之我见》获三等奖,王贤的《插图——一种不可忽略的教学资源》获二等奖、《小议小学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获三等奖,沈林武的《追寻数学教学的理想境界》,陆建英的《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初探》,承国健的《创设价值情境,展示数学魅力》,羌春霞的《浅谈有效探究学习的策略》,范建忠的《三“W”——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获三等奖。在武进区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有多篇数学论文获得一、二等奖。
5.课题组老师还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小学生数学报》,指导撰写数学日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提高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6.组织各成员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本学期讨论的是“究竟应该把生命当作侧面积?”,部分成员参与了交流,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和恰当的方法。
7.学期末对各成员的研究情况进行统计、考核。
20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