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陆中心小学
教师外出学习(活动)情况反馈表
时 间 |
|
地 点 |
星辰实验学校 | |
活动类别 |
常州市青年教师评优活动 |
参加者 |
陆建英 | |
活动过程 |
两堂二年级的《认识线段》 一堂三年级的《统计与可能性》 | |||
活动感悟 |
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学生难以理解,两位老师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通过这样的引入,将数学思维暴露给学生,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一触即发。然后让学生通过拉一拉、比一比,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鼓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 从这两堂课我想到了如何处理几何知识教学中直观实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由现实生活中具体实物的感知开始,通过观察、操作、语言描述逐步建立概念,是“线段”这一几何概念教学的基本步骤。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线段”这一概念的生活原型——拉直的线进行观察和操作,再借助形象揭示概念。为什么学生经历了由直观到抽象的概念教学过程以后,还会产生“弯线段” 的认识呢?这主要在于学生对“线段”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再现几何原型,进行操作和比较是形成几何概念的基础,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直观物体和抽象概念之间搭建桥梁,实现过渡,在现象和本质之间通过有选择地观察和语言描述,使线段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凸现出来,通过对新概念的表述训练,既培养了学生高度的抽象、归纳能力和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和思维的深刻性,真正实现对概念本质意义的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