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更显精彩
郑陆中心小学 黄丽英
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片段]
……
师:谁来说说长方体的棱又有什么特征呢?
生1:长方体有24条棱。因为……
生2:(迫不及待地)错了!长方体有12条棱。你们看,1条、2条……(生2手拿长方体模型数给大家看)
师:(面向生2)你能主动发言应该得到表扬。但如果能让人家把话说完就更好了,你说是吗?(生2点了点头坐下了)生1同学,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1:我原来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边,那么长方体就应该有24条棱。看来我错了,我同意生2同学的意见。
师:(若有所思)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边,这种想法好像有道理呀?但怎么只有12条棱呢?
生:是呀!是呀!(课堂出现了一阵骚动)
生1:老师,我知道了!应该是6 × 4 ÷ 2 = 12(条)。
师:大家明白他为什么要除以2吗?
生3:我明白他的意思。因为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于一条棱,也就是说长方体的每条棱都是两个相邻面的公共边,所以要用6 × 4 ÷ 2。
生4:受前面同学的启发,我发现,要求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根本不用数,只要用每个面上的边数乘面数再除以2就可以了。(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其实这个方法不但适合长方体,也适合其他多面体。同学们真了不起,创造出了一个求多面体棱数的公式。你们说我们应该感谢谁?
生:(齐)应该感谢生1。
……
[案例反思]
这一精彩片段是我课前未曾预想的。正是因为及时捕捉到来自生1这一有价值的问题(长方体有24条棱),给他提供一个解释的机会,才为其他学生搭建了个体经验交流的平台。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不但澄清了错误的认识,而且创造了令人惊喜的公式,即求多面体棱数的公式。这样处理,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错误变成了宝贵的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完善自己的人格。
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可以这样说,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差错的欣赏与容纳,就会大大减少学生拓展认知的范围、发现新知识的机会,使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扼杀。“正确的,可能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在探索知识的发展过程中,犯点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差错。教师要善于把学生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财富、一种资源、一种学习途径,让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走向完善。
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小插曲。它可以显现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在建构知识和构建能力体系中的障碍。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利用和发挥“错误”资源,真正挖掘出蕴藏在“错误”背后的内涵,化“错误”为教师的教学智慧,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必定会走进更加灿烂的天地,将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更多意外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