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须敏霞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3~134页的复习、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九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如何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从而理解算理,能够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大屏幕投影出示)
和 和 和
要求:(1)在练习本上进行通分.(指一人到前面做)
(2)做后思考:每组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有什么关系?公分母15、20、24是怎样得到的?
2.口算.(投影出示)
+ + + - - -
问: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3.引新.
如果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或相减,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投影出示题目).
(1)美化校园,同学们为学校画一批海报,五年级同学画了总数的 ,六年级同学画了总数的 ,五、六年级一共画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提问:怎么列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 =
(2)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
(3)你有办法算出 加 的和吗?请同学们分4人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得出:
把 和 用通分的方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课件动态演示:
(5)自己根据图示练习说一说 + 是怎样计算的?
(6)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 = + =
(7)提问: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关键是什么?(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关键是先通分,因为只有先通分把两个加数转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后才能相加)
2.尝试练习: +
3.导入例2: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我们会算了,那么,异分母的分数相减该怎么算呢?
4.教学例2: -
(1)指名读题.
(2)提问: 与 能直接相减吗?为什么?你有办法吗?试试看.
(3)学生尝试完成书上第133页的填空.
(4)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 = - =
(5)对学生的计算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同学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5.尝试练习: -
(1)学生独立计算.
(2)提醒学生: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能约分的要约分)
6.归纳法则.
(1)同学们结合例1和例2,想一想: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2)引导学生总结法则.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7.强调验算方法.
(1)告诉学生: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2)口答:
怎样验算 + 和 - 呢?
(3)同学们今后要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8.学生看书质疑.
9.完成第134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把课前复习题的第二、第三题加上加、减运算符号后进行计算.
第一组: + , -
第二组: + , -
思考: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大屏幕出示)
(1) + = ( )
(2) - = - = ( )
(3) + = + = ( )
3.课堂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九的第3、4题.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九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例1. + = + =
例2. - = - =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