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
导致上述公民意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有如下几点:
第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这种转型导致社会生活由一元向多元发展。此外,旧的规则体系已经失效,新的规则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这样便使人们的意识出现混乱或真空现象。
第二、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近些年来,中国虽然从西方引进了许多好的东西,但也携带了一些坏的东西,如极端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等,它们腐蚀了人们的灵魂。
第三、传统优秀文化的衰败。长期以来,人们在反对传统文化中糟粕的时候,也抛弃了它精华、如所谓的仁义道德等。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在许多人身上已经看不到踪影。
第四、思想文化建设的失误。人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虽然注重了思想文化建设,但陷入了两个误区。一是将思想等同于政治,甚至是政策。但政治并不能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二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使文化成为经济的工具,而文化自身并没有得到发展。
二、对策
针对公民意识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对症下药。
第一、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其中特别是要加强宪法的宣传和普及,让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成为公民生活的准则。这就是说,让公民知道自己的权利,哪些是能够做的,哪些是不能够做的;让公民知道自己的义务,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必须不做的。
第二、加强公民的道德意识教育。道德规范分为几个层面,它的最低原则(底线)是不伤害他人,它的最高原则是要关爱他人。既不能允许人们突破道德的底线,也不能无条件地用最高道德原则取代最低道德原则,而是要引导人们从最低道德原则过渡到最高道德原则。
第三、加强公民的信仰意识教育。信仰不是迷信,因此要倡导公民建立对于真善美的信仰。同时反对和打击各种形态的邪教,清除它们的各种生存空间。此外,要鼓励各种进步的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人们的真正的信仰提供精神资源。
关于公民意识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相互结合。其中尤其是要加强学校教育。因此特别建议教育部尽快发布规定,在大中小学开设不同层次的公民知识课程,并编撰相关的教科书,培训相关的师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