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化为公民教育带来发展契机
中国的公民教育已历经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民国初到20世纪20、30年代,以杜威等人的公民教育模式为指导,是对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国情的直接呼应,但欠缺实行西方自由主义意义上公民教育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受苏联强烈集体主义立场的公民教育模式影响,过分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公民教育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特性,直到今天仍有影响。第三个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公民社会(市民社会)理论的探讨热潮,曾一度被强烈意识形态所遮蔽的中国公民教育又焕发了新的光彩。 现阶段的公民教育不仅应追溯百年来公民教育的价值立场,反思解放后公民教育的偏差,而且要深入当前中国的社会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