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公民读本》告诉孩子们:你作为一个人是最重要的。每个人要认识和管理好自己,敢于承担责任,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作为一个好公民,首要的是把本职的事做好,做学生就要改善自己的学习,做一个清醒的思考者。同时,一个好的家庭成员是做好公民的基础,一个好的公民,是忠于自己国家的。所以,“你”在关心国家、社会、他人之前,先要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家人。“你”要改造社会吗?先从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好公民做起。
从管好个人的角度来看,做好自己的工作,遵循职业道德是一个人的本分。美国十分重视职业伦理教育。学校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对以下三个问题作出回答: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们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有的还采取了一些硬性的行政措施,如拿不到相关学分,别的学分再高,也拿不到学位。哈佛大学商学院要求一年级学生必修“决策与伦理价值”和其他职业道德课程,讲解企业和公司经理经常面临的职业道德问题。许多学校还把职业精神教育融入各种仪式典礼之中。2006年志佳的侄女考入密大医学院,其父母和作为姑姑的她分别从加拿大和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州,千里迢迢赶来参加开学典礼。在这隆重的场合,她的侄女和所有新生一起身穿白大褂,面对教师、自己的亲友庄严宣誓:进入医学殿堂,从今天开始要始终把病人放在我生命中的第一位,个人的生活要时刻服从职业的需要。看到这样的场面,志佳和许多人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美国许多人都把博物馆视为自己的“终身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尽管美国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国家,但全国六千多家博物馆都是非赢利机构。这些博物馆很好地发挥了公民教育的作用。我们参观的圣路易斯市美国西部开发博物馆,再现了当年西部开发的全部历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许多解说词是当年拓荒者的日记,重大历史事件用第一人称叙述,再配上巨幅照片,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美国先人不怕困难、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精神,让人有亲历历史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同时也凸显了“个人是重要的”价值观。
美国的公民教育,强调“个人是重要的” 、 “一切由你自己决定”,其政府制度、经济体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建立在这样的理念之上。但是,这并不是说,你可以为所欲为,你的行为是在一定的规则之下的自由。信奉个人主义的美国人,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极端个人主义对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是一种摧毁性力量。所以美国强调一个成熟的公民,除了有“民主”、“独立”意识,还必须具有“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比如,我们旅行乘坐的长途车,为了体现公平,不能让坐在后排的人总受颠簸之苦,规定了每天坐在前两排的人轮换到最后。为了使教育资源均等,我们分为两个英语班,两位英语教师,每周一次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