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是培育未来合格公民、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2005年以来,北京东路小学作为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首批实验学校,通过成立“北小娃娃参议院”,以“小小公民大作为,参政议政我能行”为主题,在全校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未成年人参与社会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的公民意识,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小学德育工作新模式、新经验。
选举“小议员”。学校以少先队为依托,成立娃娃“参议院”总院,每个班级设立分院,全校共设36个分院。“参议院”议长和议员均在全校学生中民主选举产生,选举采取广大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投“豆”选举方法,依据得“豆”数量确定议长和议员的最终人选。各分院还专设一名“发言人”,负责定期向总院汇报课题进展。
确定“小议题”。 各分院的小学生在“小议长”和“小议员”的带领下,深入到班级、学校和社区之中,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走访观察,寻找到诸如“机动车是否应该进公园”、 “学生假期能否给家长放几天假”“是否应该竖立公共厕所指示牌”等公共问题。指导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分类,通过辩论、分析,以民主投票表决的方式确定本分院所要研究的公共问题。
形成“小议案”。为使本分院的小议题能够形成议案,并能得到有效解决,每个分院组织全体学生充分行使自己作为公民参政议政的权利,他们搜集资料,了解政策,从解释问题、评价解决问题可供选择的政策、编制班级方案、制定行动计划这四个方面加以梳理、分析,并随机分组制作演示展板,最终形成“小议案”提交,为建设和谐班级献言,为建设和谐校园献计,为建设和谐社会出谋划策。
听证“小报告”。娃娃参议院采用的听证会形式是各分院小公民展现自我和团队实力的舞台。听证会上,小公民们首先向听证员陈述观点,然后回答听证员就方案的报告所提出的诸多问题。几年来,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媒体记者等就“南京市社会大课堂应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户外广告内容过时不及时更新”“校门口闯红灯”、“占用盲道”、“小区噪音扰民”等公共问题举行了听证会。
学校开展娃娃“参议院”以来,有效地促进了未成年人公民素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引领小公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在娃娃参议院活动中,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小公民们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他们不仅仅是规则的执行者、被约束者,也成为了制定者、创造者、享受者,所研究课题形成的“小议案”不仅成为了班规、校规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成为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参考。
二是动员了众多社会力量关注公民意识的培养。为了推动制定的方案能够被采纳,小公民们给市长、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写信,通过他们将提案带入市人大、政协会议提请讨论;将提案递交政府职能部门,引起重视;他们还动员家长、亲朋好友共同推动方案的落实。
三是推动了公共生活的民主化进程。“娃娃参议院”活动使小公民能够直接体验民主,让民主成为了一种生活的方式。五(1)分院提出的《南京市社会大课堂应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方案,被作为提案提交到南京市人大和市政协会议讨论,引起相关部门、单位高度重视,促成了南京市博物院、南京图书馆等相继免费开放,江苏省文化厅已下文要求南京市级博物馆年内全部免费开放。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十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娃娃参议院”的活动并及时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