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富有智慧的德育工作。活动的始终并未唱高调,也未向学生灌输大道理,但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该项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关注社区的公共政策,发现社区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1.国家意识
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将自己置于国家之中,关心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关注政府的公共政策,这能促使学生将自己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热爱国家,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国家意识。
2.参政议政意识和民主意识
学生研究现有公共政策,发现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最优公共政策并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能够增强其参政议政意识和民主意识。我校高一(37)班同学自从参与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后,参政议政意识和民主意识空前增强,学生还对我校西门南侧的十字路口没有安装交通信号灯的问题向市政府和市交警部门写信反映情况,并提出安装信号灯和设置“学校区域,注意安全”的警示牌的建议,此举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并着手实施。该班学生还对我校的“校园商店”的管理问题和班级干部的产生制度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这表明,此项活动已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法制意识
学生在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时,必须要研究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自己所提出的最优政策建议不得与国家的宪法与法律相抵触。这能够促使学生学习和研究有关法律和政策,增强法制观念,做到自觉守法。我校高一(37)班同学在研究“盐城市市区电动自行车问题”时,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及电动自行车生产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4.责任意识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研究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将班级成员分解成若干个活动小组。我校高一(37)班同学在研究“盐城市市区电动自行车问题”时,在搜集信息过程中将班级成员分成市民调查组、事故科调查组、质检局调查组、消费者协会调查组、交警大队调查组、经销商调查组、出租车调查组、技术组、工商局调查组等若干个调查小组。各小组均明确了一位负责人,所有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位同学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联系、提问、记录、摄影、处理信息等)。在活动的其它环节上也是如此。再如,学生在制作展板后,能自觉地将纸屑带走和门窗关好。再如,作为社区的成员应为社区做些什么贡献等等,这些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5.诚信意识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所发现社区公共政策问题的存在时间和影响程度,以及对自己所提出解决问题最优政策的论据等相关材料和信息必须是真实的,可信的,来不得任何虚假。这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诚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