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小公民大活动(一)
发布时间:2010-10-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学校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遵守社会公德的合格公民的重任,它不仅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尝试以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口,将公民教育作为课改内容之一引入德育课程,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以“亲近自然,融入生活,关注社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融入区、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咱们的“小公民”也能做 “大活动”。

我们的思考

  公民指在一个国家里,具有该国国籍,并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社会成员。任何人总是一定社会共同体的成员,总是一定国家的公民,既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既享有国家和社会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又必须以自己的智慧和行动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培养公民意识,也就是要培养人们能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能够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能够具有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在当代,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公民教育,把公民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性内容加以贯彻落实。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公民(特别是年轻人)政治参与意识淡薄、远离政治甚至反感政治、反社会行为不断增多的现象,世界各国掀起了培养有责任心的合格青年的公民教育热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不断增强。但是,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选择带来了不少模糊认识,道德观念淡薄、守法意识不强、善恶界限混淆、诚信规范缺失等现象还比较严重,不仅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对青少年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学者李慎之提出:中国现在要赶上先进国家,要实行现代化,最重要是要培养人的公民意识,使在中国大地上因循守旧生活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成为有现代意识的公民。
  近几年来,我们党和国家也十分重视公民教育。2001年月10月,中共中央制定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随后有关部门和全国各地都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大力开展公民教育。2002年2月,中宣部、全国妇联、团中央、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共同发起的“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旨在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激励措施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习惯。2004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以人为本”写入中央文件。
  学校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遵守社会公德的合格公民的重任,它不仅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上海和广东在学校开设了“公民”课,新课标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也加进了一些公民教育的内容,很多小学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公民教育。但我们也发现,我们学校中开展的公民教育还主要停留在教育的层面,说教的比较多,把公民教育完全等同于政治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等同于民族主义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真正把公民教育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没有真正走向学生的实际。

我们的目标

  我校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次参与省教研室组织的、与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合作开展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的行动研究,对我校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以此为重点,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通过本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生发展目标: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认识到关注社会应该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关注社区的公共问题,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以小公民的角色立足社会,体验生活,逐步增加小公民意识。同时通过他们实践,传播公民知识,张扬公民权利,呼唤公民责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师发展目标: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身文化业务素质和研究水平,以先进的教育手段、科学合理富有美感的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观来对待公民教育工作,并体验工作成功的乐趣,让教师们更有激情地开展工作。
  学校发展目标:将“小公民教育方案”从局部的探讨上升到“公民教育”整体论的高度,统整我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系列活动,从而形成鲜明的、科学的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特色,提升我校的办学文化品位,焕发学校生命的活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