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多角度切实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进而习惯成自然地提高学生的公民道德水平,要构建 “全方位主体化德育网络”,常规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三位一体的德育理论,寓德育于丰富多彩课外活动中,例如每年“三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育人,每月“一主题”育人、“三系列育人(艺术系列、体育系列、科技系列)”、“绿化美化、校园文化”育人等等,给学校德育注入了源头活水。
此外,将现代教育手段引入道德过程,变单调的说教为生动的影视图像;以辩论争鸣等方法取代教育者的一味宣讲,让学生在去伪存真中拨乱反正;定期的自我反省、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监督反馈等方式代替一厢情愿的道德要求……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一定会大大提高。
古语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养合格而有道德的公民这个目标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但只要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处处以学生为德育活动的主体,耐心地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途径,指导和督促他们行为规范的切实养成,目前现实中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现象一定会与日俱减,我们社会也一定会日益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