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年的写字教学及与青少年同学的交谈中,觉察到一些问题,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供爱好书法的青少年同学参考。
一、 学习要自觉认真
做父母的,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青少年同学们写字绝大多数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进行的,很少是出于自觉要求,所以有的同学在父母督促或教师指导下练字时,都是应付式的,缺乏自觉性和“认真”的精神。练字要边写边动脑,对照字帖进行分析,哪儿写得像,哪儿写得不像。写得像就坚持,写得不像的要找出原因,这样一笔一笔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认真真地练,才有收效。不动脑筋,敷衍了事,随意涂鸦,只图完成任务,是练不好字的。我曾对许多同学讲过:完成任务似地写十张,不如认认真真写一张。
二、 不能急于求成
作为父母也好,同学们自己练字也好,都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学习书法是一条漫长的寂寞之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妙笔生花。智永和尚,将自己关在永欣寺的楼上三十年,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怀素和尚,笔成冢,砚磨穿,以芭蕉叶当纸。我们现在的条件比他们优越得多,要好好珍惜才是。
三、 要苦练基本功
练基本功,我认为还是要练楷书的笔法和结构。练一两年欧体以后,换上颜体或柳体再写上一两年。即使成了“家”,还是少不了经常要练楷书。练楷书,看起来似乎收效慢,但楷书练得好,就可以四通八达,再来写隶篆或行草都能把握均衡,重心平稳。
四、学书要善于领悟
“悟”,原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术语,译作“知性”,即认识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悟性好,就是感知、理解能力强。我认为:学书中的“悟”就是通过举一反三的联想、想象,由此及彼,由“物理”悟及“书理”。在练字过程中,一是要多看帖、多背帖、多临帖、边临边“悟”,找出碑帖中的特征,抓住特征,临摹得像帖。然后,再去讲求变化达到神似。二是从创作中“悟”。一般来说,当你练字积累了一定基本功后,自然而然会产生创作的欲望。创作过程就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过程。创作中的“悟”要比临摹中的“悟”高深得多,在创作中如激发了灵感,创作出满意的作品,这就是厚积薄发而发生顿悟的结果。“领悟”是逐渐地理解得到的,“顿悟”则是从灵感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