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喜欢这部诗集是因为它很简单,现在仍然喜欢这部诗集是因为它很不简单。布莱克是我最崇拜
的诗人之一,他不但写诗,而且配画,而且亲自为自己的书制版印刷。布莱克诗作的原文相当简单,只要
英文初级水平,查一查英汉字典就能搞明白。你要知道,那可是十八世纪的英文啊!不过,他的诗歌具有
非常深刻的象征意义。我们来读这一首《小男孩的迷路》:“父亲、父亲,你往哪儿去?
/ 啊, 别走得这么快呀。/ 说话呀,父亲,跟你孩子说话呀/ 要不我就要迷路啦,/ 黝黑的夜晚
找不到父亲,/ 孩子被露水淋得湿透。/
泥沼又深,孩子在呜咽/
雾气向四处飘游。”表面上看是在摹拟一个迷路的无助的孩子,从其象征意义联想,可以找到浓重
的宗教色彩,甚至神秘主义,这完全取决于读诗的人是谁。大部分经典都是这样。
我们的课堂教育培养了这样的阅读习惯:同学们,谁能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于是我
们写作文的时候,乃至长大了要发表作品时,也习惯性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云云。“这个故事告诉
我们”的阅读习惯能够成功地让读书的人感到枯燥乏味,联想力枯竭,从而渐渐丧失阅读的乐趣。
阅读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同样在读海明威,马原的海明威就与阿甲的海明威不一样,当然马原的
海明威要高明得多。马原平视着海明威,在重新解读的过程中再创造了一个海明威,让阿甲惊叹不已的海
明威。
谁说只有写作是需要创造力的事情?阅读,同样需要创造力。
歌德说他感到疲惫的时候就读两种书,一种是庸俗的骑士小说,一种就是莎士比亚,因为读这两种
书都不用费脑子。我来把歌德的这句话重新说一遍:如果你读的书并不打算“告诉你什么道理”,或者你
不存心去让它“告诉你什么道理”,你会获得很纯粹的阅读快乐。比如我们从阅读《哈利·波特》的过程
中所获得的快乐。
几乎所有的经典作品都有这样的魔力。
不过阅读经典的快乐与阅读庸俗读物的快乐还是有区别的,前者需要你去参与、去联想、去创造,
去获得人生经验的升华,后者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刺激。这与结交朋友的道理是一样的。物以类聚,人以群
分,一个人怎么样?看看他(她)结交的朋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