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20项修炼》有感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邱金兰
寒假期间,忙里抽空读完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老师所撰写的《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眼前豁然开朗: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是多元的,而教师自身的修炼则是一种最具活力的内生源泉。为了让教育洋溢幸福,为了让自己感受成功,我们有必要对自身进行进一步的修炼,而这本书无疑是我们真正的导师。
本书从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三个角度讲起,分别从教师的服饰、微笑、语言、习惯、宽容、德性、智慧、情感、规划、阅读、研究、反思、写作、幸福以及以生为本、课程意识、跨越边界、教学艺术、寻找声音、教育之梦等方面谈了教师必须具备的20项修炼。文中谈到,修炼的根本目的在于修心、修情、修性、修行。教师修炼在于确立教育理想,达至教育信念;陶冶教育情操,养成教育德性;锤炼教育行动,提升教育能力;精炼教育生活,感悟教育人生。这难道不是教育的真谛吗?
细细品读这本书,我被其中的第八篇《教师的情感——做个多情善感的人》所吸引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个多愁善感之人,常常为自己在一些场合不由自主地流泪而难为情,尤其是在学生面前失态而深感羞愧。读完这篇我才明白,我根本不需要掩饰自己的情感,因为教师所从事的是一份需要激情、需要感动力的事业。而当今教师呈现出来的“职业倦怠”和“教育审美疲劳”现象,从本质上说是由教师的教育激情的丧失、教师情感的冷漠和教师感动力的缺乏所造成的。
是的,情感就是力量。对有血有肉的人来说,最有影响力的触动方式莫过于“动情”,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自己以及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激起情感、振奋情感、触动情感、打动情感。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参与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没有情感参与的教师不是一个有品位的教师。而在所有的教师中,对情感表达要求最多的应该是语文教师。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情感丰富、充沛的人,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更是一个善于感动他人和容易被感动的人。于是乎,我为自己的多愁善感而释然,但我也为自己身为一个语文教师而倍感压力,我仍需努力!
对了,文中还就如何修炼教师的情感给予我们指点。首先,需要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养成平和、阳光的心境。因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需要平和、平实,甚至需要温和、温情。汗颜的同时,我暗下决心。
其次,需要远离虚情假意,做个“多情”、“善感”的人。教师的“多情”中,首先要的是热情,其次是温情,再次是激情。
从总体上说,教师的情感修炼要能够做到两个字:“静”和“动”。“静”是一种心境状态,也是一种情感状态。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年代里,从事教育工作,尤其需要拥有“静”的情感状态,要保持一份“平静”的心态,要“冷静”地面对冲突,更要心向远方“宁静”致远。同时,我们需要做到“静”中有“动”,要做到善于打动情感的“情动”、积极自主发展的“灵动”、追求教育梦想的“行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教育理想。
掩卷沉思,对自己未来的教育生涯仿佛又多了一份期盼与自信,想大问题,做小事情,不断修炼,不懈努力,我们共同的教育事业一定会阳光遍地!